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战略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完善(2)

2017-09-09 02:04
导读:在事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事前成本差异与收入差异暂不能记帐;但一俟各该事前工程完工投入生产后,则每生产一件产品就有一份(一连串)事前成本差异


  在事前工程进行过程中,事前成本差异与收入差异暂不能记帐;但一俟各该事前工程完工投入生产后,则每生产一件产品就有一份(一连串)事前成本差异与收入差异成为事实,因此每年每月要按实际产量计算其差异,纳入帐内核算(设置建厂成本差异、建厂销售收入差异、老产品改造成本差异、老产品改造销售收入差异、新产品开发成本差异等帐户)。

  二、事中控制

  在事前工程完工投入生产后,要将事前预计的产品单位成本和事前预计的销售单价,分解到各车间、班组、供应科、销售科等事中责任中心,促使他们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例如及时制、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对实际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控制,使之尽量低于预计产品单位成本,对实际销售单价尽量进行控制,使之高于预计销售单价,并设置事中成本差异。事中销售收入差异帐户加以核算。

  这时的事中成本差异与销售收入差异,仍然是小头,但和过去那种孤立地搞标准成本(即实行定额法)却大不一样,一是克服了定额制订的随意性,二是对事前成本差异(大头)的实现,起了保证作用。所以,事中控制在整个控制体系中,成为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事后反馈控制

  通过事前、事中控制的有机结合,就把实际成本分为平均总成本、事前成本差异、事中成本差异、客观成本差异四块,同时把实际销售收入分为社会平均销售收入、事前收入差异、事中收入差异、客观收入差异四块。

  有了这样的信息系统,就可详细考查事前、事中各责任中心经营行为的业绩,同时加以反馈,以便更好地控制未来,激励全厂职工一心一意科学技术(包括管理),不断提高生产力,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以达到“三个有利于”的战略目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四、实例

  现仅以成本这条线的事前、事中控制举例如下:

  1990年筹建某工厂,生产甲产品,提出多种建厂方案,经过预测,选中了某方案,其预计产量1200件,社会平均单位成本95元,建厂预计产品单位成本93元。1992年工厂建成正式投入生产,即以建厂预计产品单位成本控制实际单位成本为92.7元,实际产量1000件。

  1992年的事前事中成本差异如下:①社会平均总成本=实际产量x社会平均单位成本=1000 x95=95000(元)。②建厂成本差异=实际产量X(建厂预计单位成本-社会平均单位成本)=1000×(93-95)=-2000(元)。③事中成本差异二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建厂预计单位成本)=1000×(92.7-93)=-300(元)。④实际总成本=社会平均总成本-建厂成本差异-事中成本差异=95000-2000-300=92700(元)。

  1993年由设计科对甲产品进行改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消除多余功能,预计产品单位成本为92.5元。这项老产品改造工程于1994年完成,正式投入生产,即以新的预计产品单位成本控制实际单位成本为92.4元,实际产量为l100件。

  1994年有关数据计算如下:①社会平均总成本=实际产量×社会平均单位成本=1100×95= 104500(元)。②建厂成本差异=实际产量×(建厂预计单位成本-社会平均单位成本)=1100×(93-95)=-2200(元)。③老产品改造成本差异一实际产量×(甲产品改造预计单位成本-建厂预计单位成本)=1100×(92.5-93)=-550(元)。④事中成本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甲产品改造预计单位成本)=1100×(92.4-92.5)=-110(元)。⑤实际总成本=社会平均总成本-建厂成本差异-老产品改造成本差异-事中成本差异=104500-2200-550-110=101640(元)。

  例3,该厂于1996年改建,1997年完工正式投入生产,改建预计产品单位成本为92.35元,实际产量增至2000件。并以改建预计产品单位成本控制实际单位成本为92.33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997年有关成本数据计算如下:①社会平均总成本=实际产量×社会平均单位成本=2000×95=190000(元)。③建厂成本差异=实际产量×(建厂预计单位成本一社会平均单位成本)。2000 X(93-95)=-4000(元)。③老产品改造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甲产品改造预计单位成本-建厂预计单位成本)=2000×(92.5-93)=-1000(元)。④改建成本差异=实际产量×(改建预计单位成本-甲产品改造预计单位成本)= 2000×(92.35-92.5)=-300(元)。⑤事中成本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改建预计单位成本)=2000×(92.33-92.35)=-40(元)。⑥实际总成本=社会平均总成本-建厂成本差异-老产品改造成本差异-改建成本差异事中成本差异=190000-4000-1000-300-40=184660(元)。
上一篇:实施会计一级核算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