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会计制度变迁(2)
2017-09-12 02:43
导读:因此可以说,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变迁且正向第三个阶段发展,即加入WTO。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而且意味着包括法律、政策、文化、政治等各
因此可以说,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变迁且正向第三个阶段发展,即加入WTO。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而且意味着包括法律、政策、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当然也包括我国的会计制度要受到国际规则的制约。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说,“WTO的资格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迫使根据西方式的贸易法律行事。它将使市场极大开放。”面对如此形式,现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路径应是什么?前两阶段变迁目标的定位主要为国内宏观经济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而现在的会计制度变迁要面对WTO这一世界经。济背景。会计协调化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但我们不应忽视这样事实:“和国际接轨”中的“国际”一般是指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该套准则是以满足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入的决策需要为主要目标。全球七所极具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国际
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对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所采用的会计法规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报告结果显示,大部分国家的会计法规都正朝着国际标准看齐,《国际会计准则》有成为单一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势。例如在2000年5月,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建议各证券委员允许跨国的上市公司在跨境上市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随后在6月,欧洲委员会也建议要求欧洲的上市公司编制2005年的综合财务报表时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在发展新的会计准则时,也了《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的做法。正如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梁国基指出:“正如中国各项的经济基础建设,财务汇报方面亦急速走向市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包括国家企业及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外寻求资金,中国财政部清楚知道增强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发展新的中国会计准则时,财政部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我们的疑问是:1、上市公司会计能否成为中国会计发展的主流?2、即便证券市场能扩展到占国民经济的重要比重,进而就一定能推导出我们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应选择最先进最严谨的美式财会?3、会计系统运行效率优先还是会计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优先?4、企业会计政治化程度会降低到何种程度?国家
行政管理体制与会计系统运行机制的关系如何?5、我国会计界拥有的关于会计准则知识的存量是否能满定接受《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等等。
站在制度变迁角度对会计改革而言,若我们完全选择了国际会计准则,这时要实现会计系统良性自我强化机制,政治制度及各种非正规制度建设是前提。对我们提示是:不能忽视制度变迁中政治利益集团斗争对制度变迁路径和统效的主导作用。
所以,选择我国制度变迁的路径,要解决会计制度的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及变迁方式。1、我国会计制度没有经历西方国家的孕育过程,因而制度一开始就具有高度权威性与法规特征,并进而演变并呈现国家政策的特性。直至今日,会计的导向与政府行为严重。2、约束条件中既有会计“政治化”与“协调化”的两难选择(王仲兵,2000),又存在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主要体现为双方力量对比,且我国并存多种所有制,外部人信息谋求多元化)。3、制度变开存在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形式,区别是变迁主体不同。变迁方式的两个思路其一是一步到位,其二是渐进。渐进式符合新制度思想。一个佐证是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已发布并执行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存在。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制度变迁还取决于现存的知识存量,它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有重大。
Lawrence(1996,P.207-208)认为,家在发达国家的会计的过程中,尽管有考虑自身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的限制条件的需要。却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迫使它们忽视自身条件,加速采用发达国家的会计制度:1)为了解决眼前问题。“危机”在,没有时间去考虑长远的会计制度安排;2)发展中国家的会计界人士许多来自发达国家,构成了压力集团来推动对发达国家会计制度的采用;3)会计的训练和制度一般来自发达国家;4)会计教科书来自发达国家;5)存在着来自国际会计组织推行会计一体化的压力;6)资助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特别是世界银行对财务报表的要求均依据发达国家的模式;7)跨国公司的作用的加强和要求财务报表国际化。Lawrence的描述用于中国会计制度的当前状况似乎更为贴切。由于我国已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这种外来的要求与发达国家会计接轨的压力应当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