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下内部控制的思考(2)
2017-09-14 06:07
导读:四、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系统软件控制是要素环节 系统软件控制主要是对维护和修改系统软件方面的控制,要对不同软件版本进行独立性、完整性的维护。
四、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系统软件控制是要素环节
系统软件控制主要是对维护和修改系统软件方面的控制,要对不同软件版本进行独立性、完整性的维护。系统软件和记录的存取必须是经过允许的人员才可以去处理,并且要求系统软件尽可能的备份,以防止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企业取得了正版软件后,应当对该软件功能改动部分进行认真仔细的测试研究,以明了新增功能在本单位的基本用法,从而防止盲目的去工作。同时,注明正版软件其功能,进行备份存档。在版本升级后,对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在用软件,进行一次性的更换。
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系统安全控制是突出环节
系统的安全控制是为了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系统运行错误而建立的一套保证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的控制系统。它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接触控制、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中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由于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所造成的故障;用户非法读取、执行、修改、删除、扩充和迁移各种数据、索引、模式、子模式和程序等,从而使数据遭到破坏、篡改或泄露;使用、维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和犯罪;计算机被病毒侵入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避免或消除上述数据不安全因素,进而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防止数据被泄密、更改或破坏。 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登记和程序控制是必要环节
数据登记和程序控制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输入系统建立一个核准的机构,同时还要求数据的另地备份。财务数据的备份或保存介质可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数据备份的目的是防止任何时间发生的硬、软件故障以及人为失误所造成的数据损毁。因此,原则上要求在发生业务的当天进行备份。备份模式可以采用距离业务操作时间最近的3个月月末的备份、与每星期的七天相对应的7个备份循环覆盖、每年年末的备份。对备份的数据应当加强管理,防止被非法拷贝或毁坏,网络版的备份应当和主控数据库连在一起一同备份。要对会计数据的备份、恢复等权限进行严加控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七、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应用控制是重要操作环节
应用控制是指在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实施的各种控制。一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输入控制。数据的正确输入是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正确输出的关键,这项控制主要包括数据接交、数据校验和数据的核对三方面的控制。二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控制。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的控制措施,包括错误纠正、审核处理输出、处理有效性检测、数据有效性检验、保留审计线索等方面的控制。三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输出控制。一般包括输出时间的控制和数据处理正确性检查以及总数输出的控制等内容。具体表现为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时序控制三方面的内容。四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通讯控制。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可靠、准确的存在,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维护数据通讯的完整性、可靠性,防止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五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计算机输出的数据容易被更新、调用,必须对于输出的会计资料给予及时的保护。例如在输出的会计资料上贴上标签,然后在标签上写明文件的名称、输出的时间等一系列为了保护会计资料而必须写明的内容。对资料分发与保管设置登记簿,要详细的注明输出资料各个项目,并需要经过当时办理人的签字,以防止会计资料的丢失、错发、漏发。
八、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审计控制是机制环节
电算化系统条件下的内部审计是会计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会计电算化被运用后,出现了 “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就更高、更严格了,要想使企业内部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化,那么内部审计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数据保存的方式进行监督,使之达到安全化和合理化;二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核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业务处理的;三是审查计算机内的数据与书面的资料是否一致,如查看账册内容,看是否做到账表相符,如果查看的账册内容与书面的资料有不妥的地方,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整;四是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测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五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在运行时应对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审查,以防止系统发生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