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会计报表中内部存货交易及跌价准备抵销案(2)
2017-09-22 06:31
导读:“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余额”栏下、“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的“金额”栏下、“期末
“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余额”栏下、“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的“金额”栏下、“期末存货中上期转入存货”栏的期末余额×上期期末“已提准备分配率”;上期期末“已提准备分配率”=“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余额”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的“金额”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
“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应提准备”栏下、“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的“金额”栏下、“期末存货中上期转入存货”栏的期末余额×上期期末“应提准备分配率”;上期期末“应提准备分配率”=“内部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账内“应提准备”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内部存货”明细账内“结存”栏的“金额”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
(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相关数据的计算
1.期末,企业集团每个成员企业需要上报的相关数据如下:
(1)期初内部存货中的内部损益p0: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总账内“余额”栏下、“内部销售损益额”栏的期初余额。
(2)期末内部存货中的内部损益p1: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总账内“余额”栏下、“内部销售损益额”栏的期末余额。
(3)已提准备e0: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余额”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
(4)应提准备f0: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应提准备”栏下、“合计”栏的期初余额。
(5)已提准备e1: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余额”栏下、“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6)应提准备f1: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应提准备”栏下、“上期转入存货上期计提准备”栏的期末余额。
(7)已提准备a: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余额”栏下、“合计”栏的期末余额。
(8)应提准备b:等于该企业“内部存货跌价准备”二级账内“应提准备”栏下、“合计”栏的期末余额。
(9)本期对集团内部销售商品的内部销售额r:等于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账下“内部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内本期发生额的合计数。(对整个企业集团而言,内部购货总额等于内部销货总额)
2.企业集团编制有关抵销分录所需数据的计算:
(1)各成员企业上报的9类数据分别合计,得到企业集团的相关数据:
P0=∑p0、P1=∑p1、E0=∑e0、F0=∑f0、E1=∑e1、F1=∑f1、A=∑a、B=∑b、R=∑r;
(2)H0=F0-E0;
(3)H1=F1-E1;
(4)M=B-A;
(5)K=M-H1
通过上述计算,企业集团综合抵销法所需要的6个数据(P0、P1、R、H0、H1、K)已全部获得。
二、综合抵销法应用的案例
[例] 某企业集团由A、B、C三个公司组成,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分别生产甲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各企业期初、期末结存内部存货以及本期购进、本期销售内部存货的资料如下:
(1)期初内部存货结存情况:A公司有丙产品,账面余额(即内部售价,以下用R表示)500元,内部销售毛利率(以下用r’表示)10%;B公司有甲产品R=2000元(r’=-10%);C公司有乙产品R=1000元(r’=5%)。
(2)本期购进内部存货情况:A公司从B公司购进甲产品R=2500元[r’=20%,r=1-(1 8%)(1-20%)=13.6%]、从B公司购进乙产品R=1500元(r’=10%);B公司从C公司购入丙产品R=3000元(r’=8%)、从A公司购进甲产品R=4000元(r’=-8%);C公司从A公司购入甲产品R=2000元[r’=-25%,r=1-(1-13.6%)(1 25%)=-8%]、从A公司购入乙产品R=2000元[r’=25%,r=1-(1-10%)(1-25%)=32.5%]。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本期对外销售内部存货的情况:
①对企业集团外部销售情况:A公司销售丙产品500元;B公司销售丙产品3000元;C公司销售甲产品1000元、乙产品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