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运用公允价值的影响因素
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同时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一)不健全的市场体系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不能完全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二)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法规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数据的手段,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职业判断水平,制约着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几乎名存实亡,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能够进行实际控制。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各种目的而操纵会计信息的情况。 大学排名
(五)诚信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诚信虽然是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避免造假行为。因此,必须建立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都有待提高,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六)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高低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若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过高,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而采用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认识到,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环境。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公司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应用,有的公司琢磨的却是如何利用其不足。人心之不足,往往与技术性缺陷互为表里,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会计准则本身,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我国在现阶段的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历史成本模式并用是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逐渐完善以及公允价值的若干优势,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于我国准则跟国际趋同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在最新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宏观环境(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诚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