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利润表中的体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公司为了短期获利购入股票10万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该批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万元,站在该时点看,如果不考虑相关的税费,公司实质上获利2万元,列示于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假定该时点公司以12万元的价格售出,不考虑相关的税费,公司实质上也是获利2万元,列示于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中。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的是企业未真正实现但应计入利润表的损益,而“投资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已经真正实现的损益,如同传统意义上的“落袋为安”的概念。利润表分设两个项目单独反映,更能把握经济交易的实质。
(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现金流量表中的体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企业的现金流量按其性质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大类分别列报。在划分现金流量的归属类别时,应当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本质作判断。常见容易误分的交易或者事项有以下几项:第一,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其福利费,一般情况下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列示,但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费,其实质是为购建固定资产活动发生的,所以,应该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第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表面形式是购建固定资产,但其本质是融资行为,支付的租金应该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第三,流动资产发生损失获得的赔偿导致的现金流入,应该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固定资产发生损失获得的赔偿导致的现金流入,应该列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第四,罚款收支导致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捐赠发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列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合并报表中的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准则第七条规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准则第八条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准则第九条规定,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由此可见,判断一个企业能否控制另一个企业,不仅仅以拥有过半股权或者表决权为标准,而是看是否能实质控制被投资企业。
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把握经济实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贯穿着会计核算的始终,透过表面形式,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经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复杂多变,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要把握经济实质,贯彻好“实质重于形式”,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职业判断能力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相关,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是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核心。首先,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掌握现行的各项会计法规、制度,认真研读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准则的基本理念和会计实务处理原则,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其次,了解、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包括企业管理、税收法规、行业特点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核算内容以及账务处理方法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种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的行为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逐步替代现行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相对会计制度而言,比较抽象,对于交易或者事项没有具体的核算方法,只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不断出现,会计人员只能在充分理解和把握会计准则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应对新业务的处理。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会计人员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三)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给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才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