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 关键词: 英语 歧义类型 语法歧义 词汇歧义(2)

2013-06-13 01:23
导读:2.1.1名词 (12)Mr.Smith gave me a ring yesterday. 句子中的ring可理解为戒指,也可理解为打电话。 2.1.2动词 (13)He painted a tree. 此句中的painted可作涂上油漆解,也可作用

    2.1.1名词
    (12)Mr.Smith gave me a ring yesterday.
    句子中的ring可理解为“戒指”,也可理解为“打电话”。
    2.1.2动词
    (13)He painted a tree.
    此句中的painted可作“涂上油漆”解,也可作“用颜料画”解。
   2.1.3形容词
    (14)It is hard.
    句中的hard可作“艰难的”解,又可作“坚硬的”解。
    2.1.4副词
    (15)The man was walking backwards.
    句中的backwards可作“向后”解,又可作“背朝后”解。
    2.1.5介词
    (16)The vase is on the television.
    此句中的on,可作“在……之上”解,也可作“上了电视屏幕”解。
    2.1.6连词
    (17)Oil the machine in case it gets rusty.
    句中的in case可解释为“以防”,也可解释为“如果”或“当……时候(尤其在美国英语中)”。
    2.1.7代词
    (18)You should be quiet.
    句中的You可以是主格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也可以是不定人称代词,泛指“任何人”。
    2.1.8数词
    (19)She is a mother of sixteen.
    句中的基数词sixteen既可作“十六岁”解,又可作“十六个孩子”解。
    2.1.9冠词
    (20)It can be moved by a child.

    句中的不定冠词a既有数量的概念,即“one”的意义,也有种类的概念,即指孩子,而不是大人或其它什么东西。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2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Perfect homonyms)引起的歧义
    林承璋(1997∶82)认为:“同形同音异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有相同形式不同意义的现象。”具体来说,同形同音异义词是指意义不同、读音和拼写都相同或意义不同、但在读音或拼写某一方面相同的词。
    完全同形同音异义中的B类由于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所以易引起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a.John drove to the bank.
    b.He was attracted by the ball.
    c.The tourists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这三个例句中的bank,ball,port都属于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即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但由于意义不同而引起了歧义。例(21)a中的bank既可以理解为“银行”,又可以理解为“河岸”。例(21)b中的ball既可以理解为“球”,又可以理解为“正式舞会”。例(21)c中的port既可以理解为“港口”,又可以理解为“葡萄酒”。
    3.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
    伍谦光(1995∶200)指出:“‘语音歧义’往往是由于句中词语的‘连续’而产生的歧义。”语音歧义多出现于口语中,主要是由上图表中的同音异义词以及部分同形同音异义中的C类(即一些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下面是一实例:
    (22)“面包是怎么做的?”
    “这我知道!”阿丽丝热心地叫道。
    “准备一些面粉(flour)——”
    “到哪儿去采花(flower)?”白女王问道,“花园里还是树篱上?”
    “咦,面粉不是采(picked)来的,”阿丽丝解释道,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它是磨(ground)出来的——”
    “那要多少英亩土地(ground)呢?”白女王又问道。
    ——刘易士·卡罗尔《阿丽丝漫游奇境记》
    上面这一段文字因为运用了语音歧义,造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首先flour与flower是同音异义词,因此白女王把面粉flour理解成了花粉flower。其次阿丽丝用的ground是动词grind(磨碎、碾碎)的过去分词,而白女王把ground理解成了“土地”。这一组就是笔者认为的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语音歧义。
    4.结论
    许多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的学者都认为,我们说话和写文章都应力求“准确、简明、生动”,避免歧义。不过歧义也并不只有消极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歧义同样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在商业广告、政治宣传中,歧义都达到了很好的幽默诙谐的效果。本文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中的歧义类型。当然,有些提法还有待商榷(比如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引起的词汇歧义,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引起的语音歧义等),以便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Saeed,J.I.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Itd,1997.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4,(4):72-74.
    [4]侯国金.英语语言学精要回答与考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一、引言 语言是客观 社会 现象的主观反应。 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