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其次,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既然要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就必须要先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就是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然后是编写适当的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应当适应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反应时代的特征。另外,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要有限制,最好是不超过40人。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老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师资的培训。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为数不多的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任教。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学习班”。也可以选拔英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其他院校去进行在职进修或专门学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结语:
要改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传统翻译教学局限在外语专业这个狭小的圈子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被排除在外。但是,90% 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和技能,如果没有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就不可能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而我翻译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翻译中往往感到缺乏科技知识。这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灯塔软件(成都)有限公司的实例中就得到了证明。事实上,任何处在学术前沿的科学家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们在做研究的同时,还在翻译引介西方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技术。“在中国,80% 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著作)都是由科学、经济、、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罗选名,2002)。因此,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本身起步晚,可以考虑把翻译教学纳入大学范畴,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让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有机会学习翻译,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未来的翻译人才。这不仅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2]傅敬民 张顺梅 薛清. 英汉翻译辨析[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8
[3]陈国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广东大学学报,2003 (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