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1)(2)
2013-08-29 01:07
导读: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相反,对某外族文化抱有轻蔑、仇视或厌恶的态度就很难令人想象持这种 态度的人能认真地去学习该文化的语言。如果对某一语言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么对这样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该门外语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把外语想象得过难,觉得外语表达法别扭,持这样的态度的学习者必然会对外语学习畏之如虎,学习的效果毫无疑问会受其影响。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师的个性也是学生改变对外语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热情、活泼、博学多才会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国外有些研究者根据这些个人因素对外语习得过程影响的方式和程度,通过实验和对比,描述了“理想的外语学习者”(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一些基本特征是:
(1)能够适应学习环境中的团体活力(group dynamics),克服负焦虑和干扰因素。
(2)寻找各种机会使用目的语。
(3)利用所提供的机会练习倾听针对他输出的目的语并作出反应,即注意意义而非形式。
(4)通过学习技巧来补充与目的语社团成员直接交往的不足。
(5)至少在语
法学习的初始阶段,是个少年或成年而非小孩。
(6)具备足够的分析技巧和接受、区分和贮存外语的特征,并监测错误。
(7)具备学习外语的强烈“整体”动机并具有强烈的“任务”动机。
(8)愿意冒险,勇于实践。
(9)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
从以上九条来看,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这一点是和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的。
反思之七:语法在中国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传统外语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 (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 (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 (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 (proficiency)。
Widdowson (1992) 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记忆中的词块 (lexical chunks) ;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当然,目前人们重新强调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复到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中去。人们现在更多地强调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grammar awareness) ,但不赞成通过机械的句型操练达到这一目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者们的任务是寻求和设计一些有效的培养学习者语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他们主要想通过一些由意义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法规则的作用并逐步掌握这些规则。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的范畴,大多
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反思之八: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掌握标准问题
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有多种多样,语言掌握标准和使用标准就不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学习者的语言可以用本族语者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对其余的学习者就不一定。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在语音、语言点和句型教学上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求最完美的效果,其动机固然可敬,但实际却是事倍功半。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提供两种反馈,一是让学习者接触正确的说法,使其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二是直接指出其错误,加以改正,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
比如写了东西,最好是请老师和专家看看,请英美籍教师看看。可是,在我们国内,要这样做是有很多困难的。你要练习口语,苦于找不到对话者,写英语找不到读者,更难找到修改者和评论者。其实只要多写写,自己多改改,不请教别人也能进步。英语小说家Somerset Maugham说,他一辈子只请别人批改作业两回,其中一回是请临时聘用的女秘书批改的。美国黎天睦(Timothy Light)教授说,他在香港曾每周出题让一个中国人写短文一篇,但是不改。这人倒也听话,他写啊写啊一直写了一整年,这以后黎天睦拿他的作业来一看,英语居然写通了。黎天睦说,德国完形心理学家爱谈顿悟(insight),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许多人学习外语最感头疼的是发音不准,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错误,反复朗读更正,设计选择题加以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象很多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地人一样,他们乡音难改,说起上海话或普通话来,人们一听便知道他是何方人氏。近年来,人们甚至以会说“广东普通话”为时髦。其实,外国腔的外语不仅是有其生存环境和条件,而且有生存的必要。因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时有些学习外语和使用外语的人往往有意要突出自己的外国腔,以表明或强调自己的身份和特征。在错误分析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本族语人不但对过分的外国腔反感,过分地道的外语更加令他们反感!也许过分地道在他们看来是过于装腔作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我们的外语教学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语音、语言点上,无形之中将学生学习外语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知识上,而不是语言能力上,其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语言学者对学习外语者“错误”的本质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中一些颇有价值的发现包括:
(1)“错误”对语言交际中相互理解的影响并没有外语学习者想象的那么严重。当然,错误数目的增多,可理解性也就相应减小;
(2)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听话者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这比说话者表达中的“错误”有时更为重要。
(3)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词汇方面的错误比语法来更可能影响交际。语音上的错误,除非十分严重,对交际的影响最小。
(4)语法中,“整体”(global) 错误比“局部”(local)错误更影响交际。整体错误指影响某个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如误用连词、主要词组语序颠倒等;局部错误指其影响仅限于小范围内成分的错误,如某一词尾的省略或某一冠词的误用等;
(5)说话者话语的的流利程度,比说话中的错误更容易引起听话者理解上的困难。
(6)一般来说,错误引起的“反感”(irritation)主要取决于交际的效果,即对方是否听懂了你的意思,而不是某种独立的错误。
以上六条对错误的分析,是否能对我们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掌握标准有所启发呢?
反思之九:现代英语之变化
当我们的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人交谈时,如果还用“Not at all” 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 motorcar” 而不用“a car”; 或者还坚持说“I should like to know” 而不说“I would like to know” 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如,“e-mail”,我们可以说,“Please send me an e-mail.”,但更直接的说法是“Please e-mail me.”。如,“quiet” 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现在常常用“more quiet; most quiet”而不用“quieter;quietest”。
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三、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
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现代英国人非但接受了“baby-sitter, teenager, know-how, gimmick”这些新鲜有用的词,而且还往往以“fix”代替“mend”,以“scrab”代替“blackleg”,以“date”代替“engagement”,以“baggage”代替“luggage”。
四、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早先说过去分词一定用“much”来修饰,不能用“very”可是现在“I am very interested (very surprised, very upset) ”是极其常见的。
2、早先说“wrong”这一类形容词不能用“very”来修饰,可是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已经说“I can’t go very wrong (or very astray) if I do it.”了。
3、早先说“like”不能做连词,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已把它当“as”那样使用,如“He can’t do it like you can.”。
4、早先说“due to”只能用于形容词表语,如“The accident was due to careless driving.”。如果用于句首的状语,如“Due to heart failure,he died.”便认为不对。可是连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第二在演讲时也采用这种说法。
5、“Sort of, kind of”作副词或状语,如“I sort of (or kind of) felt faint.”。
6、“that”作副词,如“It’s not that good.”。
7、在人名前加上某种头衔,如“Centre-forward (足球中锋) John Smith, Actress Flora Robson, Trainer Vicncent O’ Brien, Cambridge Professor Smith”。早先这种同位结构只见于报刊,口语里是不说的,可是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里也有了。
8、大量片语性动词出现了,如“to build up somebody (提高某人声望), the wings of the aircraft had iced up, to walk out on (背弃) somebody”。
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
反思之十: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1世纪即将到来。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1世纪教与学不进入英特网是不可想象的。而另一方面英特网将使人类教育进入了“电子教育”时代。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纪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外语,会使用电脑,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人们又通俗地将“懂外语、会电脑、能开车” 称之为通往21世纪的三张必不可缺的门票。
使用电脑进行“智能化、无纸化、一体化”办公已经势在必行,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包含有中文版的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 Point(电子幻灯),E-mail(电子邮件),Internet(国际网络)等办公自动化软件,为电脑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铺平了道路。
让我们试想这样一堂英语课吧,这样的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足为奇,在中国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高级科研报告和学术讲座上,在某些大学和一些市、区重点中学的电化教室里都已经可以经常见到。
教师提着自己的手提电脑走进教室,接上教室内的电子黑板(实际上是电子投影仪),打开电脑,教学内容通过电子幻灯一幅幅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当教到英文单词Paris时,教师在电子黑板上打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从欧洲找到法国,然后再找到法国的首都巴黎,电子黑板上马上展现出巴黎的城市风光和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塞纳河。教师轻点一下Paris时,电脑自动给出标准的英文发音。教师轻点一下解说,电脑就娓娓动听地用标准的英文进行解说。如果你要进一步为学生介绍巴黎,尽可以通过电脑从历史,人文,科学,文化艺术各个方面让电脑为你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精美的卢浮宫画卷,展现二战时诺曼第登陆的战斗场景。可以想象这样一堂声图并茂的形象的英语教学课,学生必定对巴黎发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从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各个方面了解了巴黎,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会了Paris一个单词。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英语学习离不开词典这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当今中外较有影响的光盘词典不下几十种,如《金山词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The Oxford Thesaurus》`《超级莱思恩光碟字典》和《Roboword 动态英汉词典》等。将这些电子字典介绍给学生,等于向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英文教师。学生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查询学习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所有这些电子词典都具有查询方便,快捷并能拷贝到你所需要的文件中。有的字典还提供发音指导和测验功能,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更多的单词。
电脑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源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课堂、教师、书本,而电脑将学生和世界信息知识库连接了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和学生如果将电脑与Internet连网的话,坐在家中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海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或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漫游。可以在家中欣赏世界各地的风光;聆听邱吉尔的著名演说片段;观看世界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听着导游的解说到埃及金字塔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去旅游观光;通过前苏联的间谍卫星照片去俯视伦敦的街区和中国的万里长城;可以随时了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最新消息。
教师和学生同在浩瀚的英语世界海洋里漫游,真是趣味无穷!这样强烈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世界世纪之门,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为随时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创造了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再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严格讲,21世纪是从孩子到老人,人人都应会用电脑的时代。然而中国人用电脑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对英文、汉语拼音和打字不熟悉,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几十年用笔备课教学的习惯已难以改变。
每一位想学会用电脑进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教师必定要克服以下几个难关,才能走上用电脑代替钢笔和教鞭的坦途。
1、懂英语。尽管电脑商已经推出了各种中文版的软件,但由于电脑源于西方,即使是中文版的软件中实际上英文仍无处不在。各种英文的指令和提示,在网络上查询信息以及各种电子读物均是英文的居多,不懂英语的人在使用电脑的熟练程度上和对电脑的利用率上会大打折扣。当然如果你能充分电脑中的电子自动翻译软件,这种状况会大大改观。
2、掌握汉语拼音。使用电脑教学必然要输入汉字,使用五笔型等各种字型码输入当然又快又好,但要记忆掌握大量的字根和拆字的方法。对于进行非专业文字输入的人来说,用汉语拼音要方便的多。目前Word中使用的标准智能全拼完全能适应一般工作人员汉字输入的需要,完全能赶上人们的写作思维速度。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进行的标准普通话达标测试,规定每个教师必须在2002年取得普通话达标合格证书,更为教师使用拼音输入提供了更为切实的保证。
3、会英文打字。由于电脑是通过键盘来输入信息,而电脑键盘和打字机键盘完全一样,所以熟悉打字和键盘操作又是使用电脑必不可缺的技能。虽然目前已经有了通过电子书写板手写输入和通过话筒进行语音输入的方法,但仍在完善和初级阶段。键盘输入仍是电脑信息输入的主要手段。
4、改变写作思维习惯。习惯了用笔办公的人,一开始改用电脑写东西会变得毫无思路。实际上这种不习惯只是暂时现象,只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由不习惯到习惯。手中的动作就会和思路连为一体,享受到用电脑的无穷乐趣和方便,从此与电脑结下不解之缘,欲罢而不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从以上四点来看,学习使用电脑,掌握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登上国际互联网,英语教师是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英语教师理当是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先行者。
试想不久的将来,英语教师的备课资料均储存在小小的磁盘和光碟中。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相互交流,“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
辅导者,有时仅需要告诉学生几个网上地址,学生和教师就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世界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资料馆里漫游,询查资料,听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讲课。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体制、方法和手段,必将被淘汰。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电子网络化将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翻天复地的变化。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