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1)(2)
2014-05-11 01:40
导读:二、 在以交际为目的的实际教学中 如何排除歧义现象如前所述,歧义的出现是使用者措辞不当或语法结构及意义上的模棱两可,造成学习者在理 解上对特定
二、 在以交际为目的的实际教学中
如何排除歧义现象如前所述,歧义的出现是使用者措辞不当或语法结构及意义上的模棱两可,造成学习者在理 解上对特定语境条件下的话语意义和所指的范围产生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阻碍了言 语信息的有效传递,造成理解上的失误。我们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分析歧义产生的原 因,主要是通过对歧义现象的深刻认识,对它进行种种限制,最终达到消除歧义的目的。在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语言“歧义”这一概念,让学生知晓在语音、 词汇、句法结构和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歧义。然后,教师可以系统地从纷繁芜杂的歧义现象 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和排除歧义的方法。以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探讨如何应 对歧义,力求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言语交际的意图。
1.语音手段
在语言交际中,语音、语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调承载不同的信息,只有语音、语 调正确,才可以避免失误,消除歧义现象。教师可以有侧重点地给学生做专项练习,指导学 生使用正确的停顿、连续等方式,区别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控制歧义现象的出现。例如, That's the cell phone you bought me,若重读“cell phone”,并用降调,则表示赞赏; 如果把重音移到“That's”,并用升调,则表示强烈的讽刺意味。此外,如果在词与词之间 稍做停顿,互不粘连,也可避免歧义产生。如:I scream (我尖叫)与ice cream(冰淇淋 )。
2.词汇手段
在日常交际中,字面词义和意象意义有时相差甚远。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不应单纯着重于语 音、语义和语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在不同交际环境中的内部变化和外部联系,可将此类词汇 作一归纳,辅之以不同情景,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可产生不同的理解 和反应。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有效的排除歧义的方法,例如:通过改变词汇搭配或调整词序 来避免歧义。如 The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murder, “bank”的两个意义“银行”和 “河堤”都可以解释这个句子。这时,可以在bank 前加上修饰语“money”或“river”,句 意就一目了然,不妨碍理解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 语法手段
在书面语中,我们可以运用词法和句法知识,采用调整词序、补全省略成分、改变连词、增 加时间状语、扩展句子、改变句型和运用标点等方法排除歧义。如Mary can't bear childr en可以扩展为Mary can't bear children if they are noisy和 Mary can't bear childre n because she is sterile,这样就清楚地表达了各自的含义。再如,It was a pretty sm all room可理解为:①这是一个漂亮的小房间;②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房间。如果在句中加上标 点,就可以避免歧义:It was a pretty, small room。
4. 语境手段
语境对于英语歧义的确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必须依赖于它所使用的语 境才能得以确定[3]。语境可以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广义语境指与言语交际 相关的 整个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狭义语境则指上下文,即词组语境、句子语境、段落语境和篇 章语境。如“Afghanistan's occupation”是指“阿富汗占领其他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占 领阿富汗”这个句子是由于所有格的使用而产生了歧义。但如果知道在2001年,美国打击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这种广义语境,自然就会消除歧义。
此外,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语境制约着单位语言的选择,意义 的表达和理解。因此,知晓语境对正确理解语言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今天 所说的Broadway, 不仅是指一个地理概念,而且是指美国
戏剧艺术的精粹。语言形式和意义 的用法都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教授语言时,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三、结束语
英语歧义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因而 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歧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语言现象的认识, 正确理解语言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以便能按照语言的规律去学习和教授语言。作为语言工作 者和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应重视这一语言现象,将英语歧义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其 产生语言学和教学两方面的意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张逵. 英语歧义与幽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3) :28-29.
[2]邱述德. 英语歧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3]刘明东. 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J].
外语教学, 2001,(4):5 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刘丽欣 何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