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翻译探讨(2)

2014-10-07 01:08
导读:(3)换字法 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X 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

  (3)换字法
  例如,北方话口语中常说“扯蛋”,书面语转写时,换成“扯淡”。
  (4)符号替换法。例如:“X 你妈!你怎么不说话,哑巴吗?”
  (5)反义法。所谓反义就是指于禁忌语的意义相反。例如中国的四川仪陇客家人因忌讳醋字, 于是把“ 醋” 说成“ 甜子”。再如广州人把“ 气死我”说成“ 激生我”; 把“ 笑死我” 说成“ 笑生我”。显然,生与死是反义词,这里用“生”避开了“ 死”。
  (四)反切法。
  反切语的起源是受了梵文拼音学理的影响,即指用两个字给第三个字标音。方法是头一个字中的声母加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而成。的反切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是古时的标音法。先来看这一个例子:紫衣女子向多九公请教反切之道,多九公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紫衣女子向红衣女子递个眼色,说:“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佬衣闾满营吗?”红衣女子会意地点头,噗嗤一笑。唐敖与多九公莫名其妙……后来多亏林之洋跑来为他们解了围。三人回去琢磨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被两个女子用反切法给嘲笑了一番。
   四、英汉委婉语策略探讨
  (一)直译法
  虽然英汉委婉语存在一定差别,但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近的委婉语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力求保持原文的意思与风格。
  例如:
  (凤姐儿低了半日头,说道:“这个就没法了!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道:“我也暗暗地叫人预备了。就是那件东西,不得好木头,且慢慢地办着罢。”(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原文中用迂回陈述法将“棺材”婉转地说成“那件东西”,以达到委婉效果,因此译成英文时也可以直接用“that”来代替“coffin”.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译文:“I’ve secretly sent people to get things prepared. But they haven’t found good wood for that yet, so we have to wait.”
  (二)套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些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却可能根据彼此不同的背景有其相对等的表达,此时就可以用套译的方法加以翻译。例如当某人的被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可以提醒他说“you’ve lost your license”,翻译成中文,我们可以相应地套译为“你的前门忘记关啦”。
  根据不同文化判断是否有委婉必要
  委婉语具有文化性、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也要注意区分。
  比如: “You’re taking it too hard, there’s no disgrace in being a love child.”
  在中,“love child ”是极具浪漫色彩的“爱情之子”,而在汉中对“私生子”却并没有那么开明容忍,因此对本例进行翻译时就宜将“love child”委婉地翻译为“爱情之子”,而应进行如下处理:
  译文:你对这事看得太严重了,私生子并不丢人。
  概括来讲,就是要根据英汉语不同文化背景,判断是否有委婉的必要,而作相应处理,不能生搬硬套,认为原文中应用了委婉语,在目标语译文中也一定要将其作委婉处理。
  文体、语体、感情色彩等方面的考虑
  在进行委婉语翻译时,应注意区分委婉语不同的感情色彩、适用的文体语体、说话人的身份及所指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份、程度、职业、习惯等。
  如:“When I was only 7 years old, my grandma passed away.”
  原文为非正式语体,若翻译成“寿终正寝”、“亡故”或“仙逝”等,显然是不太适宜的。又根据其年龄,我们不能将其译为“香消玉殒”,否则的话将会贻笑大方。
  根据原文的感情色彩、语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应该将它翻译为:“在我七岁时,奶奶便去世或过世了”比较恰如其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另外,同一委婉语在各自的语言中有几种,甚至多种表达方式,在翻译中应根据文体、语体、感情色彩等区别对待,正确理解,合理翻译。比如“死”、“大小便”等在中有上百种委婉说法,应该根据不同场合正确理解。
  
  五、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共同的禁忌与委婉的说法,但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又各具特色。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委婉语在翻译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各类委婉语及其在各种语言、文化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习惯,否则容易造成“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本文在分析英汉委婉语构成方式的异同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除了可以提示这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外,同时对这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Z],上海,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黄兵,英语委婉语浅谈[J],外语教育,2002,(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李瑶,英汉委婉语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12)
  [5]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6]刘润清、邓炎昌,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刘晓华,浅析英汉委婉语的比较与翻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4)
  [8]邵军航、樊葳葳,也谈委婉语的构造原则[J],山东师大外语学院学报,2002 ,(2)
  [9]束定芳,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1)
  [10]王德春,陈汝东,对外汉语修辞学[ Z],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1]夏卫华、陈昌,汉英委婉语之异同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2003,第17卷 第(4)期
  [12]尹彬、邓凯元,英汉委婉语的分析比较与翻译[J],外语教学研究,2006,(6)
上一篇: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重构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