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及外语教学中对(2)

2014-10-27 01:05
导读:二、在中国教学中对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

  二、在中国教学中对法的认识

  (一)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优势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影响最深远,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朱纯, 1994: 64)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它的最早倡导者是德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1.翻译法的特点

  翻译法用母语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母语和外语并用,经常要把外语和母语在结构和用法上作对比。说出一个外语词,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说出一个外语句子,也马上译成母语。逐句分段读连贯的外语课文,然后再逐词逐句翻译,以加深或者检查对课文意义的理解。以传统语法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课文是由艰深的片断作品组成,并附有用母语详细注释的词汇表和详细解释的语法规则。采用演绎法教语法,先是陈述和分析语法规则,然后进行练习。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认为背诵语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不注重的实际运用,只强调书面语的阅读能力。经常采取书面回答问题的形式,答案可直接引自原文。

  2.翻译法的优点

  翻译法经常通过母语的翻译和比较,强调语习,能使学生比较深刻解外语的抽象词义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它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翻译法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

  (二)翻译法(theTranslationMethod)的局限性

  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过程中,尽管翻译法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某些学校外语课上使用翻译法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教师水平不高,缺乏专业训练的一些学校更是如此。根据当代的语言学和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看来,翻译法存在不少缺点,因此,也是比较落后的。它的缺点是: 1.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学生口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2.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这样容易养成学生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过分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语法讲解从定义出发,根据定义给例句,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语言水平。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语法规则却不能运用; 4.学习的语言都是一些文学作品片断,词汇很陌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5.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语

  回顾国外外语教学思想演变的概况并介绍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中历史悠久的翻译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运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个流派。它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的需要,也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对外语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答。社会需要促进了外语学习,学习外语势必要求相应的外语教学方法;今天看来,翻译法的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它们对外语教学发展的贡献或历史作用是不容否认的,因为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往往是在另一个流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法的精华、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有用成份、取长补短、优化选择、折中融合、综合运用,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2] 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4.

[3] 朱纯.外语教育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 王铭玉,等.外语教学论:教研、教学、教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

   [2] 

上一篇:浅议翻译中的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