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2)
2015-05-08 02:15
导读:(3)皮亚杰的建构论和认知图式理论 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智力发展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和“认知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
(3)皮亚杰的建构论和认知图式理论
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智力发展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和“认知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如“同化”(assimila-tjm)和“顺应”(accommodation),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化”指学习者把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加工改变的过程,如果学习者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就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顺应”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同化使认知结构在数量上得以扩充,顺应则使认知结构在性质上得以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equilibration)。皮亚杰认为,主体的认识过程中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图式,schemata),通过对外界刺激的处理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物体进行加工、改造、改变的过程,主体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皮亚杰的这种动态建构的学说更深刻、更全面地阐述了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总体特征,并由此构成了现代认知理论(contemporary cognitive theory)的核心。
(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J.S.Bmner)早期受到皮亚杰的影响,后来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布鲁纳与皮亚杰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力图将认知发展理论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习得新信息(理解新知识)、转换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发现学习法(discoverylear-ning)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去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未知的事物的活动,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获得的知识,尽管是人 类已知的事物,如果是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是一种“发现”。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他对学习论和教学论的结合做出的一大贡献,但他把学生的学习发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