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读者反应论”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2)
2015-07-30 01:12
导读:尤金·奈达等值理论强调的是读者为中心,着重的是读者的读后感受和反应。公示语英译是以交际为最终目的的 应用文 体翻译,英译须以读者为本,符合
尤金·奈达等值理论强调的是读者为中心,着重的是读者的读后感受和反应。公示语英译是以交际为最终目的的
应用文体翻译,英译须以读者为本,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可让外籍读者一看就懂,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效果。公示语文本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按照公示语的指示去做,以帮助他们在中国更方便地学习、生活、工作或旅游。公示语的读者应是对公示语不需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 读时费力,读而不懂,就起不到公示语应有的作用。所以,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对我国的公示语翻译实践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例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直接明晰的禁止类标示语,然而,译为英语,我们需要考虑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和得体性,要考虑译语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如果像广州某些地方将“游客止步”译成“Tourists Stop!”,将“不要踩踏草地”译成 “Do not tread on grass”,将“闲人莫入”译为“Strangers are forbidden!”,将“小心滑倒!”译成“Be Careful with Slippery!”,这种亦字亦译的死译、误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