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英语课堂问答中的应(2)
2015-10-31 01:04
导读:2.2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Po1iteness Principle)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又一
2.2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Po1iteness Principle)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互为补充的又一语用原则,其中包括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从利奇的礼貌原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说话人总是尽量多地给听话人一点好处、尽量让自己吃亏,使对方感到受尊重,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课堂问答活动中,礼貌原则的作用不可轻视。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例如:
Will you answer my question?
Would you answer my question?
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my question?
以上话语的礼貌程度呈递增趋势,从听话人即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提问时越礼貌,学生越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越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讲应该如何对待他人,适用于请求,而后者则讲如何对待自己,适用于答应帮助。教师在承诺对学生的帮助时应遵守慷慨准则。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赞扬。
从实践教学中可知,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积极反馈。因为积极反馈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