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信度与效度测量在大学英语测试中的应用(2)

2016-01-14 01:03
导读:4 在英语测试实践中把握好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关系 以上已经大致证明: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估测试质量的两个基本特性,两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

  4 在英语测试实践中把握好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关系
  
  以上已经大致证明: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估测试质量的两个基本特性,两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但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使之达到适切的平衡,以保证测试的总效用性最大化。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测试的设计和命题过程中,不能绝对、片面、盲目地追求或强调某一方面而以失去另一方面为代价,只有综合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大的总效用。
  4.1 考试内容能否体现新的语言教学观
  语言测试随着语言观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更新而更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流行的交际功能观和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approach)都对语言测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四、六级考试题型还是以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的多选题为主,某些语言项目的测试与实际语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很难体现当代语言教学观提倡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查。Bachman和Palmer(1996)也强调测试任务和目标语使用任务(target-languageusetask)的一致性。看来革新CET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是关键。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可以通过调整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3:2或1:1),多采用直接测试法,增加听力和写作测试的权重,加大口试考核力度并设最低分,变化题型等手段。也可通过采取大题量小分值,细化评分标准,综合使用整体评分法(holisticgrading)和分析评分法(analyticmarking)等措施来提高考试信度。
  4.2 能否产生正面反拨效应
  测试是教和学的导向。问题是如何提高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减少负面反拨效应。四、六级考试长期以来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猜题、押题,教师偏向应试教学,产生了不良的教学效果。Hughes提出了若干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测试要培养能力;测试内容要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尽量使用直接测试法;成绩测试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用尺度参照等。这些建议多数涉及效度

上一篇:浅论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探析知识经济时代英语口语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