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2)

2016-02-15 01:37
导读:1.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一直是个各方面都比较传统的国家。中国人也向来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

1.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一直是个各方面都比较传统的国家。中国人也向来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这一点在称呼方面尤其突出,例如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夫人时会介绍:“这是贱内!”儿子会以“犬子”代称,称自己为“鄙人”等等。但在称呼别人时却又是大放词语异彩:对方的父母是令尊令堂,对方的儿子是令公子等等。他们把这当成一种客套,一种礼节,自己永远在别人之下。特别是在受到夸奖或表扬时,中国人总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哪里哪里,您过奖了!不敢当不敢当!”相反,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别人的称赞。可能中国人初次接触还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恋什么的呢!西方人的称呼表达习惯似乎和汉语正相反,关系越是亲密,越习惯于直呼其名。在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中,孙子Robbie见到爷爷时叫了声“Grandpa”,爷爷马上纠正到 “Call me Malcolm”看似简短的对答,却把祖孙俩的距离拉近许多。在中国人看来,这绝对是种极大的不敬,是万万不可的。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1.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怠慢了您”“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等客套话,似乎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美味佳肴都摆在客人面前才算不为过。煮饭的时候喜欢把米放的满满的,用以展示自己的热情好客。这样做的结果通常是剩下可以够吃好几天的饭,造成相当大的浪费。另外,主人还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中国人甚至以喝酒的多少来衡量一个所谓真正朋友的标准,即,在别人不想喝时会来这么一句:“你是不是瞧不起我?不把我当朋友?是朋友就喝了这杯!”紧接着,就一杯一杯的没个完了,直到双方都灌得摸不着北了~~~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在宴请的时候,要来几个客人,就照单备食,决不多做一份,大多时候刚刚够吃就行。并且在吃饭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自己随意就好。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在这种环境下的就餐就不会让人觉得有多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样就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产生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2.1 文化的产生背景差异中国文化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然后在华北平原,再后是往长江以南发展,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儒学定于一尊而又兼容释道的文化。它以其特有的悠久、单纯的传统,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消化力,进入了近代世界一体化和文化大交流的时期。拥有上下五千年渊源历史宝贵遗产的炎黄子孙,在当今的21世纪现代社会,仍然遗传了祖先们的优良传统。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On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
略论现代美国俚语
上一篇:A Stylistic Analysis of Martin Luther King’s I HAVE A DREAM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