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超越方法----外语教学散论(1)(2)

2016-03-09 01:09
导读:鉴于此,另一些人在对教学本质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教学观。他们认为:①教学效果的差异,原因在于教师而不是教师所采用的方法;


鉴于此,另一些人在对教学本质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上述的教学观。他们认为:①教学效果的差异,原因在于教师而不是教师所采用的方法;②某种意义说,教师的工作方式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方法;③“高效教学”的特性是可以测定的。此外,他们还将注意力部分地转向了学习者,并试图确定“高效学习”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意观察和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剖析英语学习的“望文生义”现象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上一篇:从认知角度谈科技英语中的隐喻翻译方法(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