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媒体英语教学(2)
2017-01-12 01:40
导读:由于学生已有的背景文化知识,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阅读目的语文化的语篇,往往存在“文化盲点”。学习者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其交际内容往往具有
由于学生已有的背景文化知识,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阅读目的语文化的语篇,往往存在“文化盲点”。学习者在交际的过程当中,其交际内容往往具有中国文化的渊源,目的语表达潜意识中就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在此转换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文化或语言上的冲突”。这不仅形成理解上的障碍,而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再者,如果语篇主题渎者不感兴趣,那么就很难实现教学目的。而中国媒体英语则消除了这种语言“文化盲点”,便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而且,在语言的应用过程当中,避免了“潜意识”翻译的过程。媒体英语广泛的题材范围,都与学习者关注的“热门话题”相关,符合读者交际“动机”的需要,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媒体英语专栏性的编排,符合语义关联的语言特征。语言词汇的“语域”理论和“板块式”结构认为,同一语域的词汇倾向于出现在同一主题的语篇中。现代语言学家利用电脑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英语的语言交际并不是仅仅通过单词或固定短语的使用来实现的,而自然话语中的90%是由处于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结构来实现的。语言学家Becker认为:“我们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大脑的词汇库中调出那些“预制”(prefabricated)短语,经过细微的加工,就可组合成比较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使它们变成流利的语言来填充我们概念上的某些空白。即语言的记忆与储存和输出或使用并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而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而媒体英语的“主题块式”专栏结构,不仅有利于“块式”语言词汇的学习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块式”词汇的调用和激活。
三、媒体英语教学思路与实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国媒体英语独特社会背景特征和目的语风格,符合现代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及教学需求。这一点在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证实。传统的教学以目的语语言材料为主,从而忽略了日益普遍的反映中国社会的媒体英语。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目的语教学,而重要的是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媒体英语解决教学中一些困扰学习者的“文化盲点”和“交际转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益。
媒体英语教学应以“主题”和“时事焦点”阅读为主,这是由学生的背景知识来决定的。在当今信息社会,媒体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信息的重复和出现频率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选择强化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他们从不同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增强背景知识图式。以此为依据选择学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