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2)
2017-02-18 01:02
导读:二、图式理论阅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面对图式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得知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图式理论阅读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上面对图式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得知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到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读者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主要包括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语言图式是指读者的词汇、短语、句法等语言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主题或领域的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genre)的了解程度,主要指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总体结构及段落的修辞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这就是有的学者提倡的“过程教学”(teaching reading as process),下面论述阅读教学三阶段的具体活动。
1.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在阅读教学中,读前活动经常被忽略,笔者认为读前活动是阅读的必要准备。根据图式理论,图式决定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有的文章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应图式,或者是学生根本就不具备适当的图式,这时教师应通过读前活动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或者构建相关的图式。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读前活动。
(1)提问(questions)。有策略地使用提问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的最佳方法之一。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通过读前提问,可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时他们可以利用哪些已有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图式,老师可直接向学生提供理解文章所需的最起码的背景知识;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或不完整的图式,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记下他们的回答,然后指出那些错误的或不准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的图式得以完善,这样在阅读时学生就自觉地运用修正后的图式理解文章。
中国大学排名
(2)集体自由讨论(brainstorming)。集体自由讨论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学生从大脑中快速提取出他们对于一个关键概念(key concept)的已有的背景知识。这种方法包括两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老师要确定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概念,第二步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列出与之相关的词语。Herber指出,让学生列出相关词语的做法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