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2)
2017-03-20 01:06
导读:3.3师生之间的互动 “团队语言学习”理论将语言习得过程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第一阶段,学生就如同一个婴儿,完全依赖于教师来获取语言知识
3.3师生之间的互动
“团队语言学习”理论将语言习得过程比喻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在第一阶段,学生就如同一个婴儿,完全依赖于教师来获取语言知识。在这一学习阶段中,学生重复教师用目标语所做的表述并“旁听”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换。
第二阶段时“小孩开始独立于父母”。(La forge)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通过使用他们先前听到过的简单的短语和词组为建立一种自我肯定和独立能力。
第三阶段被称为“分离—存在阶段”(the separate-existense stage),学生开始直接用目标语理解他人,这时如果父母(教师)在未被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可能会引起孩子(学生)的反感。
第四阶段被比作人的青春期,虽然学生的语言知识尚不完备,但他们开始独立做事,这时学生必须学会探求教师所掌握的深层的语言知识。
第五阶段即所谓的“独立阶段”(the independent stage)这一阶段中学生提炼自已对语言及语法知识的认知理解,他们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益,但同时也可成为较落后学生的指导者(counselor)。
La Forge认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开始时是依赖型的,学生告诉教师自已想用目标语表达什么,而教师告诉学生如何表达,而在后几阶段中,这种互动的特点是自负型(第二阶段),抵触型(第三阶段),容忍型(第四阶段)以及独立型(第五阶段)师生互动关系的这种变化是与上述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平行发展的。
3.4教师角色
要成功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从以前的主讲角色变成以听、示范为主的角色。
(1)课堂设计者。一堂课要有好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设计、组织这堂课,首先。要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教师多讲,哪些需要学生多练,教师都要一清二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示范者。在口语课上,并不是让学生一直说学生的说要与教师的讲配合。有时需要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学生如果对于要说的内容小熟悉,或不理解,就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教师示范。
(3)引导者。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堂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这样几种方式:以提问引入。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彻底改变了灌输式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状况,英语课堂效益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程俊.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2).
[4]Long M H.Native speaker/non 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