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导入与文化定型(2)
2017-03-31 01:05
导读:3.文化导入的局限 知识中心模式的文化导入集中于认识层面。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易于操作,但往往灌输性强,启发性弱,学习
3.文化导入的局限
知识中心模式的文化导入集中于认识层面。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易于操作,但往往灌输性强,启发性弱,学习者本人缺乏切身的体验。另外,这一模式难以处理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性,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往往流于文化定型。
三、文化定型的建立与打破
Dodd(1991)提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与三个因素紧密相关:第一,情感因素,指拥有积极的态度,包括自我肯定、自尊意识、信赖、安全感等。第二,认知因素,指跨文化接触中的感知与认识,包括期望、定型观念、不确定感等。第三,操作因素,指所采取的行为与交际技巧,包括言语与非言语技巧。作为认知因素之一的定型观念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它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简单的看法。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影响很大,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文化定型被认为是人类应付复杂的外部世界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6]。
1.文化定型的建立
定型最早时由Lippman作为消极概念使用的,他认为定型是错误的、非理性的。但更多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定型是一个中性概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合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文化定型是贯穿群体之间实际差异的结果或媒体、学校、家长、同辈群体等社会影响的结果[7]。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目的语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习得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朋友以及大众媒体。我们对一个群体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人们会采取更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概括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样的定型可以帮助我们加快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认知总是建立在“假设→证伪→否定假设→建立新的假设→再证伪→再假设→直至逼近真理”[8]。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必须建立一些文化定型来概括文化差异。只有给某种文化贴上了标签,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的特点,加速信息处理,加强跨文化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