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差异与英语阅读理解教学(2)
2017-04-09 01:10
导读:3 阅读教学应注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际双方使用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使用言语表达和理解对方,成
3 阅读教学应注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使交际双方使用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使用言语表达和理解对方,成功地进行交际。但由于民族文化差异,交流双方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文化的模式套用到所学的目的语文化上,产生文化负迁移。所以要想准确得体地理解文章,必须注重注重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加强宏观文化熏陶,建立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要想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单靠教学中随文解释地作些文化方面的解释显然是不能彻底凑效的。
文化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文化知识,而是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根本的途径应是引导阅读者了解目的语国家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将跨文化交际所涉及的主要层面从宏观上进行强化,加强文化熏陶,建立文化认知图式。宏观的文化认知图式包括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思维和推理模式以及交往规约等。不同的价值观构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造成在交往规范、编译码方式、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构建了不同的交际风格和言语行为模式。长期以来,文化因素在人脑中习惯成了一种固定的知识结构,作为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只有有意识地习得,加以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从有意识到无意识,运用自如,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与母语认知图式相互比较,随着文化知识的丰富而系统化,建立起目的语文化认知图式,从而流利、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在加强宏观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以外,还应该改进微观文化教学,认识文化内涵和加强文化底蕴。在目的语文化学习中,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语言学理论和交际理论对影响交际的词语、句子和篇章的文化内涵进行微观的分析,把文化的异同提高到理性的高度,让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一个全景式的印象,熟知各种文化差异,从目的语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事物,对交际话语进行准确的判断,这种文化认知能力正是文化教学培养的目标,即把表层的文化现象引入到深层的文化结构和认知图式当中,从而指导具体的文化行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与欧洲各国其他语言的广泛接触之中,是世界上开放性最强的语言,其词义灵活,语意丰富,涵义广泛,而汉语由于受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其词义、语意等相比之下比较严谨、执着、精确和固定,体现了汉文化诫绝生造词义,力求规范的传统文化特色。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深刻广博,要想一朝一夕能够习得一门语言,掌握其文化精髓是完全不可能的。除了在文化习得中从宏观上建构文化认知图式,加强文化熏陶以外,还必须从微观的文化教学入手,对具体的语言词义、语意和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文化教学。如具体分析英汉词组对应语意和不同的文化内涵,或英汉语言中指称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的不同含义,或对具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组、习语、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从文化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