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减负”之我见(2)
2017-05-25 01:01
导读: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近十年(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英语,到头来,见了老外说完Hello就Bye-bye,“落荒而逃仰这都是应试教育开的花、结的果。前不久我在一
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近十年(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英语,到头来,见了老外说完Hello就Bye-bye,“落荒而逃仰这都是应试教育开的花、结的果。前不久我在一本英语杂志上看到这么一篇手记:Mr Wang大学毕业后远渡重洋到美利坚去闯天下。有天晚上独自一人走在纽约某暗街,几个彪形大黑个儿将其围住,灰暗中砍刀寒气逼人闪闪发光。好在Wang Sir是东北大汉,他不慌不忙摆了个“金鸡独立”且两眼放光底气十足。山姆大叔们被这“中国功夫”给镇住了,不敢上前。咱这Wang兄便以洪钟般震耳之声一字一句吼道:"You want moeny,I haveno!You want life,I have one!Come on!"(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来吧)!黑贼们当然不懂中国成语,面面相觑,终因害怕“中国功夫”人走鸟散。倒是Wang Sir从此不敢再瞎混,老老实实学讲英语—能让人听得懂的英语。
中国人学英语最弄不清的就是语法。记得上初中时英语老师经常用整节课的时间费尽口舌讲解语法,可我们却是上大学后从口语老师那儿才算真正搞清楚“其为何物”。也不知当时考试竟也得了九十多分,可是当我们在大学口语课上按照那一知半解的模糊概念加以“中文思维”说出话来时,金发碧眼的女教授善意地笑着说:"Ithink you should say it like this......T hat’s better.OK,"我才发觉我被一个概念折腾了六七年之久!我们很赞成把语法口语化.自己心里清楚要跟学生讲语法,但形式上不能像
数学公式那么教,要尽量先使学生理解,然后开口训练。比如教一般过去时态,不能马上就像以前旧课本那样把句子结构公式化,然后叫学生硬背。应该先让学生理解:这个时态用在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过去存在的状态;关于动词过去式,我们不妨这样告诉学生:“现在谈过去的事,那事情肯定已经发生且结束了,与现在的大不相同。所以要表达过去的事,得用过去的动作,这就是说用动词的过去式。就像你们看古装片一样,因为要上演古代的故事,表现发生的古代的事情,所以演员都穿古代的
服装,留古代的发型,这些就是动词过去式。”然后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训练“说”。如:我今早吃了一块面包。当学生说完“I"后便会停下来,因为他们知道不能用“eat"。为什么,吃过了嘛,得用过去式。这时让学生操练几遍"eat-ate"后再回到句子中来完成这句话:"I ate a piece of bread thismorning"。然后在“this morning"旁再多写几个短语,如yesterday,last week等,让学生自己归类:这些都表示过去的时间.再以now,look,listen和often,every,usually为对比,让学生归纳“什么时间用什么时态”,再分别操练一些“发生在过去或现在的事”的对话。这样,学生在理解一般过去时态的同时也复习了另外两个学过的时态: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