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2)
2017-06-02 01:11
导读:在这种理论之下,学习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协作习得的过程。建立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一旦建立,至少
在这种理论之下,学习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协作习得的过程。建立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一旦建立,至少将会产生以下效果:
1、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学生全程参与互动,在此过程中,有利于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3、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4、教师在互动中是协调者、促进者、资源顾问,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翻译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最终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翻译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三、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
那么,互动教学模式怎样来实施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任务型”教学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如何让学生在实践和思索中,在交流和探讨中发现、运用双语转换的规律,从而最终提高翻译能力呢?这就需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程贯彻互动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互动以及课外互动,达到翻译课程的真正目的。现将这一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一)课内互动
1、开学初的课程互动
开学的第一堂翻译课,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灌输翻译史或翻译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而是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的期待。一般说来,此时学生对翻译难免会有一些误解,比如会把翻译简单化,对翻译课程的期待过高,或者将翻译课程当作提高语言的后续课程等。这时,教师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引导学生一开始就树立对翻译的正确认识,为后面的课程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讨课程的要求、作业量以及完成方法。第二学期开学初,则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对哪种文体感兴趣,想尝试译哪种文体甚至具体的哪些篇章,说明选择的理由,教师则综合学生的意见、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筛选,最后给出翻译练习的篇目,并给予充分的解释。让学生自己选择翻译的原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因为教师的职责不是让一些满是“陷阱”的文章难倒学生,让学生产生对翻译的畏惧感,而是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篇始发语文章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译文,给他们指出各种不同的路径,使他们能够离开教师的扶持而独立工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课堂汇报互动
在第一学期介绍翻译流派、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