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2)

2017-08-05 03:52
导读:尽管在英语学习中,马克思的关于学习外语要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话一再被引用,我们也很强调用英语思维,但是在实际上,除了个别英语已经非常熟练的英

  尽管在英语学习中,马克思的关于学习外语要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话一再被引用,我们也很强调用英语思维,但是在实际上,除了个别英语已经非常熟练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中国地英语学习者能真正用英语思维。换句话说,我们提出的用英语思维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实际。实际的情况是,即便是在大学里,我们的英语学习也是一个从汉语翻译到英语的过程,只不过是语言的难度增加了而已,从听说到读写,盖莫能外。所谓听懂,是把听到的英语在肚里翻译成汉语;所谓说出是把想说的内容先用汉语想出来再用英语译过去表达出来;读是把读到的英语文字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写是把想好的中文句子翻译成英语写出来。知道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Chinglish出现。
  3. 我国学生的英语始终是“教室英语”
  英语学习本来是在学习掌握一种工具,这个工具的本质功能是用来和人交流用的。由于中国学生根本就没有使用英语交流的对象,学生就只能在英语课上使用这个工具,中国学生的英语应用绝大部分是在英语课上完成的。有的人也许会说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也是应用,实际上,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和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一个是心理因素不同,在英语课上,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比如用英语完成一次交际,但这种交际是被动地使用语言。再一个就是学生对英语的使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的,周围的人也都有同样的心理期待,这时的英语应用,与其说是应用不如说是表演。第三就是课堂上使用的英语,尽管有的师生交流也可能会非常自然流畅,但是这种对英语的使用,其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学生知道老师会就那些问题提问,老师也会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语言。即便是所谓的free talk,学生老师也是有一定的心理预期,知道彼此要干什么,说什么。而在真正的语言使用环境中,以上所说的条件都不具备,这就解释了我们常见的有点奇怪的英语学习现象,有些学生能在英语课上熟练地使用英语,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连和外宾进行最基本的交流都不能,有些通过大学六级考试的学生,甚至英语系通过八级考试地学生也不能用英语交流,原因就在于学生学习掌握的是“教室英语”。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我国学生英语使用的有限性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就是他们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英语。这个有限的范围因人而异,但“有限使用”却是其共有的特点。在这个阶段中,即便学生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其能够表达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表达的范围更加大一点,有的人表达的范围更加小一点。有一句英语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好的描述:“We use English only to express what we can say, while we use our native language to express what we want to say.”(用英语仅能表达会说的,而用汉语却能表达想说的)。“仅能表达会说”恰当地说明英语表达的“有限性”,而用本族语表达则有“无限性”这个特点。
  上面所谈就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有人把学生这时所掌握和使用的英语叫做中间语。中间语除了以上所谈的几个特点外,还要提及的就是语言使用中的错误。这个阶段英语语言使用中的错误比比皆是,非常普遍,根据个人不同的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尝试教学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