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
2017-08-12 02:28
导读: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点头打招呼,做告别等,这
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点头打招呼,做告别等,这被认为是最简便、礼貌的致意动作。在听报告时,中国人喜欢低头倾听,而英美人士会注视对方鼻子以上的部分,这是在表示礼貌和倾听。人们常说“出国问禁,入乡随俗”,这都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了解了这些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轻松应对,做到礼貌得体。2.重视英语变体
虽然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但随着英语全球化发展,它都带有了本土文化特点,出现众多英语变体,发展成_门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语言。例如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 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 dialects)。还有社会结构引起的语言的层次变体,不同社会阶层和集团在语言使用上是有差异的,比如ain’t是居住在美国南部的黑人的方言,如果在纽约等大都市里听到这种语言,我们就会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大都处于社会底层,遭受歧视。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代写
留学生论文英语学习是国际通用语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在汉语文化和汉文化之外的文化现象间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选文章和题材涉猎广泛,其中不乏有英语变体的出现,尤其是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遇到这些变体时要特别提及指出,并向学生简单介绍英语中存在的各种变体,鼓励学生去接触不同变体的英语,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比如推荐给学生难度适宜的不同民族的英语原著,建议学生去听不同英语国家的
音乐,看他们的影视作品等等,这样在以英语为媒介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文化差异,顺利进行交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合理处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学家弗里斯提出,交际化
外语教学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建立在本族语和外族语比较的基础上,只有强调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掌握异域文化,也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被渗透异域文化的同时,不能忘了对汉语文化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代写
工作总结 不仅要结合自己所用教材内容及学生兴趣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异域文化知识扩充,还应进行文化间对比与分析,与汉语文化知识及表述方式进行比较,留给学生辨证思考的空间,不至于盲目全盘接受或否定。通过比较,让学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方完全遵守另一方的文化习俗,相反,不管是在群体间还是个体间,跨文化交际总是两种文化接触,冲突,协调的动态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身文化去附和另一方文化习俗,而是在相互理解协调的情况下,达成谅解,尊重彼此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有效吸收外来文明,并努力把中国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