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2)

2017-08-12 02:57
导读:近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

  近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排上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远未形成共识。甚至到目前仍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对外国语言中所包含的异民族性、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缺乏认识。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大学英语的教学成了英语应试教育的练兵场,为了四、六级的过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作学习英语语言的全部。由于应试教育是为考试展开教学活动的,它注重强化的是训练式教学,因此,分数便成了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标准,这个理念限制了教学手段,使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外语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学生的语言使用不得体,这是跨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异出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仅仅是表层结构的错误,而文化错误则意味着交际出现障碍。
  
  四、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途径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Seelye, H.N.(1989)在其著作“Teaching Culture” 一书中提出了几个实际教学原则:(1)通过所教的语言了解文化 (2)使文化行为成为每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3)让学生获得取得相应社会经济地位的能力(4)让学生对自身文化及目标文化均有所了解 (5)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文化教学都要改变学生自身的文化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的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应对其表示理解[2]。国内的庄智象先生和束定芳先生也都相应地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即适应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英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应突出语言的生动性,情景的真实性,材料的生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解自己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也给予理解和尊重,从而促使其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阶段性原则是指文化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教育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文化内容的本质。交际性原则是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文化通过语言的交流得到传递和沟通,语言通过文化的渗透得到合理的交流发展。渗透性原则强调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灌输 , 而应该在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表达中体现出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 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当代流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

上一篇:探讨九年级英语复习课的实施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