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语毕业论文--归化与异化的动态统一与旅游文化(2)

2017-08-19 06:56
导读:2.文化专有名词的注释性加译 外国游客一般对于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十分感兴趣,像中国的学生学习语法一样,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是什么

  
  2.文化专有名词的注释性加译
  外国游客一般对于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十分感兴趣,像中国的学生学习语法一样,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个那个有什么区别。对于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交流障碍,如果不予以适当的解释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请看下例:
  再配上左右两边的砖雕壁画:“百鸟朝凤”和“五伦全图”,更是美妙绝伦[6]。
  “百鸟朝凤”原译: “One Hundred Birds Worshipping the Phoenix” 拟译:“All Birds Paying Homage to the Phoenix” ( Phoenix in Chinese does not refer to “death and resurrection”, but a traditional symbol of monarch, as dragon for the emperor or king, phoenix for the empress or queen)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百”只是概数,“百鸟”指众鸟,所以笔者认为还是前者贴切。再者凤凰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汉语中“凤凰”有“祥瑞尊贵”之意,故有“龙凤呈祥”“凤毛麟角”之说。然而笔者查阅了英、美、加、澳等国词典,都发现在英语文化中“凤凰”指“神话中生活在沙漠里的一种鸟,每500- 600年自焚,并于灰烬中重生”,当然它也指代“极为出类拔萃或美艳的人或物,如完人,殊品等”。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首府就叫凤凰城,并且是有名的旅游胜地,香港也有个凤凰卫视中文台。当然为避免误会,最好仍加以简单解释,说明“凤凰”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强调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尊贵吉祥”之意。
  
  3.文化类比
  类比也是一种巧妙的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译法。文化交流过程中,类比有利于消除文化陌生感,迅速、有效地实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舟的前方架着一柄长舵,形如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7] 。其中“ 形如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怎么译? 试比较一下两个译文: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A. …… is shaped like the sword in traditional Beijing opera used by Guan Yu, a general of the state of Shu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B.……is shaped like the knife on the Westerner’s dinner table.
  译文A 运用解释性增译,文字累赘,没看过或不了解有关关羽的京剧情节的外国游客根本不知所云;译文B 将西方游客陌生的青龙偃月刀与他们的餐具联系在一起,处理努力( Processing efforts) 弱化了,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s) 增大了,找到了最佳关联,照顾了游客心境,达到“导”的效果。如下例:
  (南岳的) 祝融殿 the Hall of Zhurong , the Chinese Prometheus ;炎帝神农氏Emperor Yandi , the Chinese Saturn
  上述两例翻译,抓住中国火神祝融与古罗马传说中为民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中国农业文明的始祖神农氏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神的相似点,照顾了西方游客的认知环境,因关联而语境效果突出,译文的语用语言等效达到了,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类比能大大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比如在向西方游客介绍苏州时,因苏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合流之太湖旁,由20 多个湖泊环抱而成,可以称之为“Venice of China”。
  
  4. 适当删改汉语特色文化信息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删除和更改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删改的是多余的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中西文化的差异难免会造成文化冲突, 一些汉语特色文化信息的直接英译难以让外国游客接受, 甚至适得其反, 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处理旅游文化翻译时必须照顾到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与目的语的逻辑结构,对原文结构进行语式分析,根据目的语思维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要考虑作适当的删改以突出主题信息, 从而软化僵硬呆板的宣传语气。如:
  江岸上彩楼林立, 彩灯高悬, 旌旗飘摇, 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上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 有的摇头摆尾, 风采奕奕; 有的喷火吐水, 威风八面[8]。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译文: High - rise buildings ornamented with colored lanterns and bright banners stand out along the river banks .On the river itself, gaily decorated dragon- shaped boats await their challenge, 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One boat wags its head and tail; another spits fire and sprays water.
  原文过度修饰, 言辞华丽, 若直译则使译文累赘冗长, 令人厌读。为有效传达其中文化信息, 译者灵活处理了中英文在行文习惯上的差异, 将原文两句改译为三句, 调整了句子长度; 删去了“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威面八风”等词句, 通过“gaily decorated”和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以简洁明快的语句, 表达原文中龙舟赛场壮观热烈的气氛和千姿百态的龙舟风采。通过改译后的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 又保持了原作的韵味。
  
  五、结语
  
  中国要实现其旅游强国的目标,应该重视旅游宣传的作用。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意识要求旅游翻译在尽量满足潜在游客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习惯同时,更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尽量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翻译最理想的境界应是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融合并用,使归化和异化达到动态统一。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其次需要用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最后还需要深厚的双语能力及文化功底。
  
  [参考文献]
  [1]Venuti, Lau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32.
  [2] EUGENE A NIN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156-159.
  [3]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02-104.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6-88.
  [5]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123.
  [6]国家旅游局.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89.
  [7]贾文波.应用翻译的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社, 2004:132-136. 

上一篇: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旅游宣传资料中文化图式的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