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调控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2)
2013-08-21 01:04
导读:LDL-R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与仅用高脂喂养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清源调脂胶囊可改善和诱发高脂血症大鼠LDL-R基因的表达,并能有效提高
LDL-R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与仅用高脂喂养组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清源调脂胶囊可改善和诱发高脂血症大鼠LDL-R基因的表达,并能有效提高LDL-R基因表达水平;叶勇等,用化痰活血方研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显示化痰活血方可增加肝脏LDL-R基因的表达,继而促进LDL-R蛋白合成,增加肝表面的LDL-R数量与活性,增强肝脏对脂质等代谢功能,从而保证有较多的LDL-R与LDL-c结合,加快血中LDL的清除和脂蛋白分解,调控血脂的代谢。
复方汤剂还能有效的解除高血脂对LDL-R转录的抑制,继而增加肝脏LDL-R基因表达而纠正脂质代谢的紊乱。关建红等,研究调脂续命饮时发现,该药能通过促进体内胆固醇从肠道和皮肤途径排泄,减轻肝细胞的胆固醇负荷,解除其对LDL-R基因转录的下行抑制,使LDL-R受体摄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增强。唐可欣等,研究发现胸痹通胶囊能够解除高血脂对LDL-R转录的抑制,通过多条途径发挥增加肝脏LDL-R基因表达作用,继而增加LDL-R的活性,加快血中LDL-C的清除,使血中VLDL、LDL水平降低而防治高脂血症,此机理与中药血脂康胶囊的作用相近似;周俊琴等,发现芪丹煎通过解除高TG、TC的抑制作用,反馈性地增加肝LDL-R的合成,达到上调肝LDL-R基因转录和活性,减轻有害脂质对动脉内皮细胞的毒性,减少脂质在动脉壁沉积和减缓脂质对平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延缓和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刘桂芳等,在研究理脾调脂胶囊调节LDL-R基因表达时发现,理脾舒肝法能显著解除高血脂对LDL-R基因表达的抑制,使LDL-R的活性增强,清除更多的LDL-c,进一步促进LDL-R基因表达,加速脂蛋白的分解,使脂蛋白的代谢进入良性循环。
中药复方汤剂可以直接影响肝LDL-R基因表达的某个环节,促使其转录和活性增加,达到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目的。邓慧君等,发现茶多酚可通过LDL受体影响LDL细胞内吞和生成来调节血清LDL,从而调节脂质与脂蛋白代谢紊乱;陈学惠等,研究发现降脂胶囊直接作用于肝LDL-R基因促使其转录增加,提高LDL-R基因表达,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关建红等,利用斑点杂交法观察降脂宁对高脂血症大鼠肝LDL-R基因的表达,发现给降脂宁和相关药物后,其肝细胞LDL-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无给药的高胆固醇大鼠肝LDL-R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这说明降脂宁的降脂作用可能与肝细胞LDL-R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有关;冯前进等,研究发现杞蓉益精颗粒通过修饰与LDL-R-mRNA合成相偶联的氧化磷酸化代谢状态而上调肝细胞LDL-R基因表达。刘萍等,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康不但促进LDL-R基因转录,还可提高受体的活性,使受体摄取血中低密 度脂蛋白作用增强,促进其代谢、排泄,同时发现冠心康还可升高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mRNA水-平;李志华等,发现芪丹煎提高LDL-R受体的含量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细胞水平,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反馈性地增加细胞LDL-R受体合成;在分子水平,药物引发HMG-CoA还原酶基因和LDL基因的协同调节,从而上调LDL基因转录和受体活性的作用而达到降脂的目的。 [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中药单体或单味中药对肝LDL-R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随着降脂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因其调节LDL-R基因表达与降脂机理比较明确,成为降脂新药开发的重点。潘淮宁等,用黄连素提出物——盐酸小檗碱处理肝细胞,发现肝LDL-R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且其表达强度与加入的盐酸小檗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这说明盐酸小檗碱能通过增加LDL-R的表达而有效的调节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维持细胞外LDL-C水平的稳定;
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博士经过多年攻关,从基因序列、细胞、动物实验以及治疗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小檗碱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药效和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小檗碱是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稳定肝LDL-R-mRNA来降低血脂,与目前使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这在理论上为从中药寻找新型降脂药物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