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科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方法及疗效(2)
2014-05-15 01:04
导读: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脓腔全部清灭,空洞消除,瘘口闭合,肺内结核病灶稳定,肺功能明显改善。 3 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回升,并且由于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脓腔全部清灭,空洞消除,瘘口闭合,肺内结核病灶稳定,肺功能明显改善。
3 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回升,并且由于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感染灶变得更难以控制,慢性结核性脓胸亦逐渐增多。其感染途径主要有肺结核病灶破裂、结核性胸膜炎的积液继发感染、脊柱结核冷脓肿破溃、肋骨及胸骨结核延及胸腔,以及肺结核人工气胸术并发症等[2]。临床上患者多合并肺结核或有肺结核病史,肺结核病灶破裂可引起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局限、包裹、迁延形成结核性脓胸的纤维包囊。
结核性脓胸的临床起病缓慢,长期迁延感染,常伴有典型的结核菌毒素引起的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性脓胸大多为局限性脓胸,常位于肋膈窦、脊柱旁区域,典型结核性脓胸X线胸片呈“D”字形阴影。结核性脓胸起病后7~10d,胸膜中成纤维细胞就生长纤维素沉着机化,在4~6周时已可形成纤维板,包裹肺组织,形成难以吸收的增厚纤维板[3]。慢性结核性脓胸增厚的纤维板限制了肺组织的通气运动,导致呼吸功能减退,因此对于结核性脓胸患者,应当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消灭死腔及感染灶,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肺通气换气功能,保证组织器官血氧供应。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了保证结核病灶在手术后不会引起大范围播散,一般需要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当结核感染灶得到很好的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才能确保手术及术后的安全性。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创伤小,不损害胸廓形态,能够有效的维持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4]。同时,本术式操作简便,有步骤地刮去坏死物,再用纱布仔细擦拭数次后进行脓腔内消毒,对器械要求不高。纤维板是脓胸中纤维素在胸膜上沉积而形成的,胸膜板处理满意后,一般不会造成脓胸的复发。对于脓腔较大,胸膜与肺纤维粘连较紧密者,手术由于剥离面广泛,表面组织破坏严重,渗血较多,故应彻底止血,必要时可输血以利术后恢复。结核性脓胸肺与胸膜的纤维粘连较轻、脓胸纤维包裹较小者常可以完整剥出。当胸膜与肺组织纤维粘连较为严重者,机械分离容易造成肺组织撕裂,形成肺组织的破口,小的破口不必全部修补,呼吸运动时胸壁创面可直接与肺组织破口结合,修补破口,如果破口较大,应当予以修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胸廓成形术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有效术式,适用于病史短、合并肺部严重不可逆结核病灶或复杂性支气管胸膜瘘、不适合作胸膜剥脱或胸膜肺切除术的这类患者,只有用胸廓成形术才能使胸壁塌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