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2)
2014-08-13 01:05
导读:3.3 椎间植骨与内固定 保留2~3面皮质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仍是前路减压融合术植骨的金标准[5]。植骨时要去除相邻椎体终板以提供良好的植骨床,
3.3 椎间植骨与内固定 保留2~3面皮质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融合仍是前路减压融合术植骨的金标准[5]。植骨时要去除相邻椎体终板以提供良好的植骨床,适当撑开椎间隙,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移植骨块应大于所要植骨间隙2 mm,且保证移植骨块的2面或3面为皮质骨,以保证在骨性愈合时期前柱高度不丢失,从而避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减少或颈椎后凸畸形。为了提高植骨融合率、在经典手术减压和植骨的基础上使用前路钛质自锁钉板内固定目前也作为标准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加强了手术节段的即刻稳定性,减少植骨块的塌陷、移位和颈椎后凸畸形,提高了椎间植骨融合率,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早期活动[6,7]。我们观察的62 例患者均选择了前路钛板内固定,未出现植骨不融合和颈椎后凸畸形,术后颈椎生理弯曲和椎间隙高度均得到满意恢复,这不可否认与我们椎间植骨后内固定密切相关。
3.4 外科干预时机 CSM早期脊髓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只有椎管容积和形态进行性狭窄和脊髓持续受压,才可引起脊髓内的一系列永久性病变。脊髓长期受到机械因素压迫和刺激,可导致脊髓前动脉受压和损伤、脊髓血供障碍、外侧柱脱髓鞘变化及后柱坏死。这些机械与缺血双重因素持续时间越长,损伤越不可逆并加速恶化[8]。因此CSM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能在发病早期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大多学者[9]主张早期外科干预对多数病例有益,至少能阻抑病变继续恶化;选择某些非手术治疗,常常延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