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体生物节律性与合理用药论文(2)
2014-08-14 01:40
导读:3.2 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不论对正常或糖尿病患者都有昼夜节律性,即上午(峰值时为10时)的作用较下午强。因糖尿病患者的致糖尿病因
3.2 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不论对正常或糖尿病患者都有昼夜节律性,即上午(峰值时为10时)的作用较下午强。因糖尿病患者的致糖尿病因子的昼夜节律在早晨也有一峰值,其作用增强的程度较胰岛素早晨所增强的程度更大。故糖尿病患者早晨应用胰岛素其量仍需大一些。
3.3 抗哮喘类药物 茶碱类药物9点服药吸收快,而晚9点服药吸收慢。由于黎明前(早晨4时左右)血中肾上腺素浓度,cAMP浓度底下,而组胺浓度增高,故此时呼吸功能下降。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半是黎明前加重的夜间发作型,根据这一特点,可采用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例如对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可于上午8时服茶碱缓释片250mg,晚8时服500mg可使茶碱的白天、夜间血药浓度分别在10.4μg/ml和12.7μg/ml[1],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临床效果好而不良反应较轻。其他抗哮喘药如间羟喘宁(早8时5mg、晚8时10mg口服)、沙丁胺醇缓释片(临睡服用16μg)也可获得满意疗效。
3.4 抗癌类药物 实验证明,上午10时是抗癌药物使用的最佳时间,因为癌细胞的DNA在每天上午10点生长速度最快,晚10~11时生长速度最慢,而正常人的细胞在早4时生长最快。抗癌药(如阿糖胞苷)采用起伏式给药,将最高剂量的中点安排在早晨9点30分,能取得较高疗效,而且可以使毒性降低,提高治疗指数。用阿霉素治疗小鼠艾氏腹水癌,若在中午12点给药则存活期较常规用药延长,若在夜间给药则存活期反而缩短[1]。
3.5 阿司匹林 研究报道,隔日口服阿司匹林325mg可以明显抑制上午6~9时心肌梗死的发作高峰,使这一期间的发作明显降低。而其阿司匹林的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时间节律性,即在24h的任意时刻都具有完全相同的作用。
3.6 硝苯地平 对心绞痛发作表现的昼夜节律影响存在一定差别,日平均剂量80mg的硝苯地平对心电图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几乎可完全取消通常于上午6~12时发作的心肌缺血高峰,对下午21~24时的心肌缺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强度明显不如前者。硝苯地平对血压的昼夜波动性影响较强,口服20~60mg,每日2次,可有效降低血压,并可明显控制血压的节律性波动,但不影响心率的昼夜节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7 抗炎类药物消炎痛 常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抗感染作用早7~8时给药作用最强,晚7~8时给药作用最弱。同样剂量早8时与晚8时给药所产生的作用相差较大。消炎痛常有副作用,为使患者易于耐受,可考虑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