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论(2)
2014-12-02 01:13
导读: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3.4.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不少患者对此已习惯,能耐受短时间的缺氧,所以在轻度发作坐起后呼吸困难渐缓解,就不愿麻烦他人,此时护士应重视预见性护理,要耐心、细心的询问,给予高枕卧位,吸氧或按医嘱给利尿剂、解痉剂或镇静剂。
3.4.2咳嗽多在活动时或夜间平卧时为重,休息或坐起后减轻,可能为肺循环淤血,肺毛细血管血量和压力增高引起。咳血痰可能为肺动脉高压引起支气管内膜微血管破裂所致。因此,咳嗽是心力衰竭早期症状之一,常出现于心力衰竭其他征象之前。
3.4.3心率增快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先兆,如心率加快超过平时20次/min以上并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早期心力衰竭的处理。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或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不能以以上标准,应作全面观察。
3.4.4头晕、疲乏或无力,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甚至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等,应引起重视。
3.4.5上腹胀痛、肝区隐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时,常是右心衰早期表现。有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使心血管症状不明显。
3.4.6心脏病患者如有颈静脉搏动增强或下肢轻度浮肿,或夜尿增多及体重增加,常是右心衰的早期表现。 3.5用药指导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5.1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的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老年患者用洋地黄制剂时要慎重,剂量要小,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眩晕、视觉改变等临床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3.5.2利尿剂;应用利尿剂后要密切观察尿量,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应测血压、脉搏和抽血查电解质,观察有无利尿过度引起的脱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尤其是应用排钾利尿剂后有无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低钾表现。
3.5.3血管扩张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扩张过度,心脏充盈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3.6 体位护理
由于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患者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可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患者床上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时,由于斜坡的关系,容易下滑。因此要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减轻因久坐产生的疲劳,防止褥疮发生。
3.7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