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人在汉语阅读中的知觉广度论(2)
2015-02-22 01:07
导读:1.3.4 实验材料的呈现 实验材料使用白底黑字显示,字间没有空格。在正式实验中,6种窗口条件下,每种都有连续的15个句子,前2句为练习句,后13句为正
1.3.4 实验材料的呈现
实验材料使用白底黑字显示,字间没有空格。在正式实验中,6种窗口条件下,每种都有连续的15个句子,前2句为练习句,后13句为正式实验句。实验中句子顺序保持不变,安排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使每种窗口条件在每组句子中都得到应用,产生6种不同的观看顺序,18名被试在每种观看顺序下各有3名。实验中每种长度的句子被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在正式实验前,有2个练习句来确保被试熟悉实验过程。这两个练习句的可视窗口分别设定为无预视条件和L1R1条件。实验中有些句子后面附有问题,如有问题出现,则要求被试进行口头报告答案,目的在于监视被试是否认真阅读。实验中每个程序下设有21个问题。
1.4 实验仪器
采用SR Research公司EyelinkⅡ型眼动仪,其采样频率为500次/s。显示器屏幕刷新率为120 Hz,屏幕分辨率为1 024×768像素,显示器屏幕距被试的眼睛约75 cm,每个汉字在屏幕上的大小为(30×30)像素,对应约0.9°的视角。
1.5 实验程序
个别施测实验过程中使用下颌托以减少实验中被试的头部运动。首先进行校准,成功校准后开始实验。单个句子呈现前,屏幕左边出现一个黑点,其作用是确认眼球记录的正确性。被试盯准黑点,按键后黑点消失,同时句子出现。每个句子呈现的时间由被试自己控制。被试认为已经理解,可主动按键结束。一个句子结束后屏幕中又会出现一个黑点,有问题出现则口头回答,如此循环多次完成实验。实验大约需要20 min。
1.6
统计学处理
在数据处理时,首先对无效数据进行剔除。剔除数据的标准:①剔除练习句。②剔除注视点异常少的句子(少于3个)。③剔除有一个眼动轨迹缺失的句子。④剔除数据中的起始词和末尾词。原因在于起始词没有来自副中央窝的预视,而末尾词存在句子结尾效应。18名被试回答判断句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共删去21个阅读句子,占实验句子总数的 1.5%。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结 果
2.1 每种窗口条件下各眼动指标的平均值
在阅读时间、阅读速度、注视次数、向右眼跳次数和向右眼跳幅度(距离)5个指标上的平均值见表1。在阅读时间、阅读速度、注视次数、向右眼跳次数4个眼动指标上均存在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而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没有发现窗口限制差异。阅读时间F(5,85)=49.549,P<0.01;阅读速度F(5,85)=8.950,P<0.01;注视次数F(5,85)=11.142,P<0.01;向右眼跳次数F(5,85)=3.509,P<0.01;向右眼跳幅度F(5,85)=0.136,P>0.05。可以看出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