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1)(2)

2013-10-04 01:12
导读:企业除产品开发外,还要注重服务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提供一般性服务的同时,提供热情、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和指导,体现对大学生的关怀
 企业除产品开发外,还要注重服务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提供一般性服务的同时,提供热情、富有人情味的服务和指导,体现对大学生的关怀与尊重,搞好产品咨询、信息传递与介绍工作,为其当好参谋,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3、沟通组合
  [6]高校营销的总的出发点应该是建立品牌,树立形象。因此,在高校市场上就需要有效的沟通组合,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阶段其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因此,我们需要把营销工具整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广告宣传。在高校市场上的广告宣传,应该具有明确的广告战略,要建立、保持产品和企业的品牌,高校市场上的广告应该具有针对性,而这主要依赖高校市场特点和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由于受到学校文化娱乐设施的限制,电视广告对大学生的促销作用一般不大,有效的促销手段是利用阅读率比较高的报刊、杂志、校园海报、宣传单等。针对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消费特点和心理,将广告定位立足于心理诉求,在感情的传递和表达上,力求动之以情、诱之以物,以新颖别致的商品吸引他们。同时,结合广告宣传举办一些推销活动,如派发赠品、现场表演等,帮助缺乏商品知识和消费经验的大学生们了解商品性能,引发即兴购买。

  (2)公共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在高校中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另外,赞助学生活动也是一种较好的公关形式,比如赞助高校各种形式的竞赛、讲座和各类社团活动,既有利于拉近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又有利于企业及其产品的宣传,增强产品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另外,企业可充分利用因特网来发布本企业产品的各类信息。在学生经常访问的网站,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结合网上购物,促进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开展“无纸化”促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销售促进。优惠活动、打折促销、产品演示、抽奖、样品使用等。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高校市场的销售促进工具:发放样品(如洗发水、饮料),优惠券(快餐店、餐厅),现金折扣(手机、电脑、文曲星),比赛、抽奖、游戏, 免费使用(洗涤用品、服装等),POP陈列和现场演示。
  4、销售渠道
  大学生的时间观念较强,购买商品时希望购买方便、节约时间,因此,他们选购一般商品时习惯于就近购买。企业在进行分销渠道设计时,应尽量将销售网点布置在学校附近或校内,减少流通渠道的中间环节。这样的话,一方面可降低商品价格,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便捷地掌握市场动态。可以考虑下面两种分销形式:
  (1)零售终端。直接将超市、零售店设在校园附近。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武汉的大部分高校校园内都设有校园超市,学校附近也有零售商店。这些企业将目标市场直接指向校园,为师生服务,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2)厂家直销。厂家可以考虑在高校直接设立零售网点,当然这依赖于校企之间关系和企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可根据大学生爱热闹、猎奇的心理,通过卖场欢快气氛和文化品味的强化,以增强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如有可能,众多商家联盟,营造兼有休闲、购物、观赏功能,集吃、穿、用、娱乐等消费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购物一条街”,往往会令大学生流连忘返。
  
  五、结束语
  
  高校市场是企业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因此,着眼于这个市场的我国企业,应该深入调查、详细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大学生的品位、价值取向为依据,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围绕既定的品牌形象,不断创新服务,制定灵活、务实、多样的市场营销策略,开拓“高校市场”这块热土,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 张美红.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J].经济师,2004,4:17-19.
  [2] 张志祥.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4,4: 27-28.
  [3] 王瑛.刘萌芽,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21.
  [4] 闫涛蔚 魏文忠 李玉玲.市场营销调研.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125-128.
  [5] 宋晓辛.我国大学生市场营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32-3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体验式营销与客户忠诚度实证分析(1) 下一篇: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