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原理在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1)(2)
2013-11-21 01:02
导读:三、引导学生探讨式学习、催开学生获得营销能力之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积极性、主
三、引导学生探讨式学习、催开学生获得营销能力之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注入式教学。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教学特点、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职业教育新教学方法无疑是积极可取的,教学互动已不是新名词,积极推进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通过讨论、辩论、展示、推理等方式实施教学,做到教、学互动,学学互动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良好方式,在教、学互动中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不但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例如课上讨论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异同、品牌和商标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等操作,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市场营销教学课堂,充分展示学生课下收集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也利于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实则是一种内在激励,使学生有学习探究的成就感。通过课上讨论和辩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开动脑筋,调动大脑中的资料库,分析、判断和总结,开掘学生潜能。教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智力,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外的教学,以范例性为主,从范例中引出规律,建立原理和通则,使学生举一反三。而我们则本末倒置,总是从原理出发,举例来说明,来论证。坚持范例性,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和探究,而从原理到例子,则使学生学会了接受和服从。笔者认为,教师应压缩、精炼讲授内容,在大量的资料和讨论推理过程中,教师将以循循善诱的演绎推理方式,推出结论,清晰地讲授理论知识的框架,并以简明扼要的小结完成当堂教学任务。再轻点下一个教学周期主题,交代软性作业从而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周期,形成良性循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这里需要教师引以注意的问题是:学生在课上提出教学内容中不备,而实际中的确存在的问题,这往往是令教师兴奋和满意的,这也体现出教师人文教育的结果;或许会使不重视人文教育的教师感到尴尬。这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心态和素养以及厚实的实践知识。例如,在讲到商标标识中,学生会提出TM标志是何含义的问题,现在课本中的确没有此内容,而实际中却大量存在,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当时回答的问题,应开诚布公,课下和学生一起查找答案,和学生一同进步,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群体学习的参与者,而非学习材料的来源的教学观念。
这是激励中从实现目标,达到满意程度的过程,当然也包含着强化到对新知识内容的需要。即进一步启动学生的内化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总之,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运用激励的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用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