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农业面源污染调研报告(2)
2014-06-14 01:07
导读:据调查测算,该县2006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166900t。主要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中的玉米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为60%。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夏、秋收时
据调查测算,该县2006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166900t。主要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中的玉米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为60%。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夏、秋收时,极少部分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麦秆等,污染空气。
1.2.2畜禽粪尿污染情况
据县畜牧中心统计资料,2007年该县畜禽饲养量为大牲畜1.4871万头,猪2.5508万头,羊5.2912万只。全年畜禽类粪便产生量约为12万t(鲜),废水及尿液10万t。据调查测算,有80%以上的畜禽粪尿得到收集,用于堆积发酵积肥使用到农田里和沼气发酵上,基本没有乱排乱堆污染环境的现象。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农村极少部分散养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一些
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流失的畜禽粪合计约占3~4%。
1.2.3化肥污染情况
该县化肥施用量中等偏上,2007年氮肥(折纯)施用量2340t,磷肥(折纯)589t,钾肥(折纯)114t,复合肥(折纯)2195t,主要原因一是有机肥源的减少;二是蔬菜种植对化肥的需求量较多。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占损失比重的60%以上。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至地下水中占损失比重的10%左右。目前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是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稍多,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
1.2.4农药污染情况
全县每年使用各种农药(折纯)约66.3 t左右,平均每亩0.35 kg,主要是水果和蔬菜病虫使用农药较多。使用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一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有极少量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二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田边或地头。经雨水冲洗污染水体,因此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大学排名
1.2.5农膜污染情况
全县每年使用农膜155t。其中地膜140t,棚膜15t,地膜覆盖栽培面积0.198万hm2左右,地膜回收率约9.68%,主要是棚膜回收利用,但地膜一般只使用1年,农民基本上不予以回收,在田间和地头扔弃,是该县种植业主要污染源之一,可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
1.3农业生产现状
1.3.1农业生产
全县耕地面积1.09758万hm2,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09758万hm2,农作物生产以玉米、谷子、小麦和薯类为主,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2408万hm2(其中小麦套种玉米0.0726万hm2)。其中玉米0.726万hm2。平均亩产550kg;小麦0.132万hm2,平均亩产250kg;马铃薯0.165万hm2,平均亩产1500kg;谷子0.099万hm2,平均亩产250 kg;其他作物0.0792万hm2。根据该县的区域、气候特征,可以分为3个农牧产业区,一是东南山地林牧薯类药材区,包括龙溪、杏城、东寺头、虹梯关、青羊、西沟6个乡镇;二是北部河谷漳河岸木本粮油水电区,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3个乡镇;三是西部台地粮油果桑区,包括苗庄、北社、中五井3个乡镇。耕作制度除漳河岸北耽车、阳高、石城3个乡镇因为无霜期长,约有万亩采取二年三作耕作制度外,其余各乡镇都是一年一熟耕作制度。每年粮食总产4700万kg,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39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