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广告经营的现实启示(2)
2014-10-04 01:04
导读:三、以“信”为本 诚信是传统文化中提的最多的词汇之一,诚信也是中国传统商人的共识。史量才从商的父亲给他言传身教了诚信经营的道理,在父亲经营的
三、以“信”为本
诚信是传统文化中提的最多的词汇之一,诚信也是中国传统商人的共识。史量才从商的父亲给他言传身教了诚信经营的道理,在父亲经营的泰和堂中药铺,店中央就悬挂着“掺假药必火烧雷劈”的醒目字幅,父亲老实本分,讲信誉、守信用的经营风格深深影响了史量才。
首先,史量才根据当时《申报》的经营状况作出了重视广告但不
放松新闻的决策,这是对广大读者的“信”。作为一个媒体绝对不能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无论《申报》的内容和版式如何调整,新闻及相关信息内容并没有大幅度的删减,一直保持在6版左右,而在20年代初《申报》进行了铜模的改进,以新五号字代替原来的老五号,版面容量加大,也就是相同版面信息量却增加了许多,这就保证了读者对信息获得的全面性。
其次,建立广告商对媒体的信任。史量才一直致力于改善报纸的广告服务,为了协调不断增大的广告量与
新闻报道的矛盾,《申报》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增刊来增加版面空间,尤其是广告版面空间。诸如《汽车增刊》、《商业专刊》、《国货周刊》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本埠增刊》,这一增刊自创办开始不断扩充版面,从最初的半张2版到一张4版,30年代甚至达到了两张半(10版)的篇幅,其中大部分为上海本地的广告,内容主要以戏院、影院上演的剧目和各种社交活动为主。在元旦、春节等重大的节日还出版特刊,成为重要的广告载体。
史量才不但努力保证广告服务数量,更不断提升广告服务质量,其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就是将《新闻报》等报纸轻视甚至不愿意刊登的小广告开发成“分类广告”,以专版的形式分类刊登,提升了许多小广告商的信赖度,这形成了《申报》一个很大的特色品牌,虽然后来别的报纸也都跟随着开出分类广告,但《申报》一直保持绝对的优势,最多时多达一版的内容,后来又在《本埠增刊》开设出“本埠分类广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史量才既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广告商对信息发布的需要。然而,现在媒体市场化后,消费者的利益和广告商的利益似乎成了媒介经营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电视剧前后以及中间插播大量的广告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反感,新闻版中间穿插各种形式的广告影响了消费的正常阅读。诸如此类种种为满足广告商利益而不惜搭上读者和观众的时间和空间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掺假”行为,不仅违背了“诚信”的商业道德标准,更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媒体广告经营最艰难的时候,媒体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经营模式,多从“仁”、“义”、“信”的传统儒商经营之道中学习和借鉴健康的媒介广告发展
哲学。
参考文献:
[1]庞荣棣.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M].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3]蔡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5]刘雪梅.浅议《申报》广告的阶段性演化[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