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若干关系辨析(4)
2015-01-25 01:00
导读:六、品牌塑造的难与易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说:品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事,塑造品牌要花很多钱,我们现阶段可没有这个实力,还是等等再说吧。 这种对
六、品牌塑造的难与易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说:品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事,塑造品牌要花很多钱,我们现阶段可没有这个实力,还是等等再说吧。
这种对品牌认知存在的误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走向市场、走近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企业抗拒风险、化解风险的利器。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将远远超过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本身。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是依靠品牌的力量逐渐壮大的。
要看到,不重视品牌建设企业发展便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根据《福布斯》杂志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结果显示,真正能够发展成长起来的企业只有5%,这些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比如从两间茅草房起家的松下电器,当初的企业目标就是“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用上电器”。不重视品牌建设,没有长远的品牌建设目标,企业就没有凝聚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寿命。
我们也要看到,品牌的塑造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巨额广告费支持。在美国创立一个名牌需要1亿美元左右。无论是三星还是英特尔,为了提升品牌都先后投入了几十亿美元,这决不是一般中小企业所能负担得起的。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靠钱堆出来的,钱是打造品牌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做品牌也决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尽早谋划品牌战略就能争取主动,也许刚开始企业没有多少钱用于宣传,但基础的工作做好了,强势品牌的产生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提起塑造品牌,人们会很快想到做广告。这是需要大本钱的。然而,这里也有不小的误区。
一些企业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认为广告做得多,有名声自然就成名牌。抱着一夜成名思想,一些企业为了造成轰动效应,盲目追求新奇特,设计庸俗可笑的广告。每天喊喊“省级名牌”、“部级名牌”,以为这样就会让消费者自动埋单。殊不知,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面对那种自卖自夸的广告是决不会认可的。据统计:我国企业2/3的广告费都打了水漂。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达10亿元,其播出频率之高、覆盖面之广远胜于当年的“标王”。特别是其系列明星广告,不仅引起媒体的非议,更触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反感,许多消费者一看到它的广告就摁遥控器换台。这种冤大头还是不当为好。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这些广告幼稚病其实是品牌意识不明确或急于求成的表现,以广告代替创牌,只注重品牌知名度,而忽视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如果广告不能反映产品的本质,如果广告之后不跟进大量扎实的工作,最终只能砸了品牌。
如今大规模做广告这种方法越来越不灵了。实践表明,一些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就完全没有必要往电视台挤。你的传播不是大众化,那就只告诉一部分人好了。
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多么依赖广告。它们从实际出发,重视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一点一点地创立品牌的美誉度,收获消费者的忠诚度。有一家公司提出“品牌终端化,终端品牌化”,把塑造品牌的工作一步步落实到每一个营业网点,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收效不菲。这方面很成功的有星巴克,他们从来不做广告,依靠的是顾客喝咖啡的体验和经验。这样让人们告诉他的朋友,我们来这里见面。这种口碑相传使星巴克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我们就能正确把握品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避开品牌认知的误区,以切合实际的品牌战略引领企业早日走向创建强势品牌的坦途。
[参考文献]
[1] 李虹.品牌制胜[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 李光斗. 品牌竞争力[ M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隼. 从国产品牌走向民族品牌[J ] .广告大观,2006,(2).
[4] [美]肖恩·史密斯、乔·惠勒.顾客体验品牌化[M].韩顺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