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会下酒店营销的转型(2)
2015-02-08 01:07
导读:M型社会结构下,市场已经被分割成若干块,其中最高端市场和最低端市场处在M的两个极尖上,中间市场已经逐渐消失,酒店应当把政策和策划重点放在高
M型社会结构下,市场已经被分割成若干块,其中最高端市场和最低端市场处在M的两个极尖上,中间市场已经逐渐消失,酒店应当把政策和策划重点放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两个极点,尤其是低端市场,以此为基础进行系列的市场动作。
如果定位高收入阶层,酒店必须确定自己有相应的能力提供奢华的产品和服务。这个阶层中,除了旧的市场区块外,还会有不少因为收入差距加大而变得更富有的人加入,所以这个阶层,应该是比较有前途的一个选择。低收入群体是快速扩大的一个阶层,如果酒店选择以这个阶层为主要顾客群,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否建构与这个阶层相对应的收益结构。如果酒店可以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或者走低价格路线一样可以提高收益,则以下层阶层为目标顾客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三、M型社会下酒店的营销战略
(一)市场细分,实现差异化经营
现代营销学的核心是STP营销,即包括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无论是以“竞争”为核心价值的蓝彻斯特战略(Lanchester Strategy),还是以“创新”为核心价值的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都强调细分市场中产品的差异性。对酒店而言,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必须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因此,市场细分是酒店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前提。
在“市场细分”这一营销行为上,“万豪”(Marriott)公司一直被誉为超级细分专家。Ritz-Carlton、Renaissance、Towne Place Suites、Courtyard、Residence Inn、Fairfield Suite等,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价格水准,并在各自的娱乐和风格上有效进行了区分。同样,在经济型酒店非常发达的美国,不同的经济型酒店所针对的目标市场也是非常明确和独特的。有为青年背包旅游者和专门针对女性背包旅游者提供住宿设施的经济型酒店(Hostel);有专门为自驾车的客人准备的汽车旅馆(Motel),配备有很大的停车场,旅馆自带或者附近有餐厅、超市购物、加油站和简单的娱乐设施;还有专门为老年游客提供特殊客房设施的经济型酒店,房间的灯具比一般饭店更明亮,卫生间内安装了防滑倒的扶手,电视机遥控板的按键和客房电话按钮也专门适合老年人的视力而设计得非常大。 (二)从奢华到大众,实现品牌延伸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高端品牌的Prada,也生产白色T恤。能够做到赢家通吃,当然是很多酒店希望做到的。围绕市场细分建立起清晰的品牌战略,在产品和服务严重同质化的今天,也许会为酒店带来突破和创新。酒店品牌延伸是酒店企业在具备一定实力、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其品牌资产来发展的战略。酒店品牌足够强大,成为品牌资本时,通过顾客对品牌的“移情效应”,实现品牌延伸,分别面向不同的顾客群体,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在核心品牌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同,酒店的实力也足够强大的前提下,通过品牌延伸不但有效降低酒店促销费用,大大提高新产品导入市场成功率,还可以强化核心品牌。上述的万豪集团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在原有的四个品牌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成为主导之后,又开发了一些新的品牌,来填补细分市场的空白,正是这些市场空白成了万豪酒店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继高端品牌之后,很多国际知名的酒店集团都陆续将中低档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如洲际集团(IHG)的假日快捷(Express by Holiday Inn)、温德姆(Wyndham)的速8(Super 8)、雅高(Accor)的美居(Mercure)和宜必思(Ibis)、希尔顿(Hilton)的斯堪的克(Scandic)等。以雅高公司为例,2007年是其在华发展重点年份,该集团将业务重点平均地分配在新的豪华酒店、高端酒店与经济型酒店上,来覆盖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顾客。
(三)低价格与高附加值
随着M型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企业依然会将目标消费者的焦点放在社会大众的一端。因为对于上层收入者而言,虽然消费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市场毕竟有限。M型社会中,低阶层收入者的人数在快速增加,但今天的“低阶层”,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跟以前的“穷人”是截然不同的。这部分人并不吝惜多付一点价格,但要求得到高质量、好感觉与贴心服务的产品。如果酒店选择这个阶层的顾客为目标市场,低价格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但如果仅仅是低价格,或者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低价格,是留不住客人的。给较低价格的产品以较高的附加值,在低价格与高质量中寻找一个均衡点,将是酒店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