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研究(2)
2015-04-16 01:00
导读:①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是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出现,创新国企业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垄断新产品的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
①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是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出现,创新国企业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垄断新产品的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定型、技术扩散,国内外出现众多生产商,产品进入成熟阶段。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这一阶段中,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趋标准化,创新国技术优势已经丧失,生产成本因素开始起主要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国际产品的竞争优势随着产品从创新阶段经成熟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相应地表现了从知识技术密集型优势到资金密集型优势再到劳动力密集型优势的发展过程。
(2)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不仅要以本国市场状况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该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与启示:
①进入目标市场区域时,善于利用产品国际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的技术差和时间差。
②加强技术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③结合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
2.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战略营销理论
战略营销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研究和归纳提出,他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用的基本战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试图变成行业内的低成本生产者。如果一个企业能获得并保持一个整体成本领先地位,并能以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来为其产品定价,那么它将成为行业中高水平的经营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②差异化战略:努力在被购买者认为极有价值的某些行业方向上做到高于其它企业,获得并保持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会成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先进经营者。
③集中战略:实施此战略的企业以选择行业内很小的竞争范围为基础,选择行业中的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此战略来挤走其它竞争者。
(2)战略营销理论启示
战略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在选择进入目标市场时,应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或组合战略,而切不可简单地选择价格战,而是更多重视和借助于非价格因素。
①对本公司产品应有清晰的地位,并对企业产品进行设计,使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②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从自身资源出发,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在局部战场中形成相对优势。
四、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策略
1.市场准入阶段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在开始涉足国际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要进入国际市场;(2)进入哪些国际市场;(3)以什么产品进入目标市场;(4)如何进入目标市场
只有在准入阶段思索、探讨并通过实地调研认真地分析和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才能稳健地开拓国际市场。
2.市场占有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经过市场准入阶段之后,已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已选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产品,下一步是通过多种策略占领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市场填补战略:选择易于被大部分企业忽视,但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漏,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打击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市场集中战略:即民营企业集中其有限资源集中到某些或某类产品上,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使其在局部市场中占有强势地位,占据市场份额。
(3)协作联营战略:即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往往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受到发展上的制约,可选择协作联营战略,与其它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联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