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营销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3)
2015-07-22 02:29
导读: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婚丧习俗、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商业习俗等,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甚至在同一国家中,不同的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婚丧习俗、饮食习惯、节日习俗、商业习俗等,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甚至在同一国家中,不同的地区也有极不相同的习俗,因此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要格外注意。
(一)消费习俗
从消费习俗上看,德国人和法国人比意大利人更爱吃意大利式面包。在美国,果珍是作为早餐的饮料;而在法国,果珍通常不在早晨饮用,而是便餐用的饮料。在尼日利亚鸡蛋是绝育的东西,因此妇女一般不吃鸡蛋;而在土耳其,鸡蛋是剩余的象征,因此如果妇女立志一辈子不结婚,她就会一辈子不吃鸡蛋。
法国人以喝酒闻名于世,其酒精的人均消费量居世界之首,根据统计,法国人每人每年喝16公升酒,早餐他们就把白兰地倒入咖啡杯中喝,上午吃点心时也要小酌一杯,午餐和晚餐则要喝大约两公升酒,饭前喝开胃酒,饭后喝白兰地。在法国,瓶装水甚至比酒还贵。欧洲迪斯尼乐园在经营上犯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乐园内不提供酒精饮料”。
(二)人际交往和商业习俗
在人际交往和商业习俗上差别也很大。比如中东人和拉美人谈话时喜欢离对方很近,阿拉伯的距离为两英尺,据说这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可以通过看瞳孔来判断对方对事物的不同反应,因为他们认为当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时,瞳孔会放大,如果是不感兴趣的事 ,眼睛回收缩,因为人不能控制其眼睛的反应,你可以看到许多阿拉伯人甚至在家中都带着墨镜。但这在许多国家会被视为不礼貌。而美国人则认为应该有“个人空间”,两人交谈的舒服距离应该在五到八英尺之间。在谈判过程中,美国人常常将沉默视为反对的意思,日本人经常利用这一点在谈判中少说话,使美方进一步让步,以得到更多好处。日本人在生意洽谈时很少当面做出拒绝和否定的表示,他们对于对方的提议总是说“是的”,这令外国人经常迷惑不解,因为他们所说的“是的”仅仅表示“我知道了”或“我听到了”,而不是外国人通常所理解的“我同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传统节日及庆祝方式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庆祝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中秋节等;欧美许多国家有圣诞节、狂欢节、复活节、感恩节;日本人有成人节、女孩节;伊斯兰教国家有古尔邦节;印度国家有德赛节;世界各国还有五花八门的食品节、
服装节等等。这些节日期间往往是人们购物的高峰,企业应事先了解节日有关情况,抓紧时机,扩大销售。
综上所述,企业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取得竞争优势。企业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对可以做的和禁忌的要有文化敏感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从文化的角度寻求答案;认知、理解、接受和尊敬他人的文化和文化差异;保持文化中立,并承认文化差异是好事;不要试图将一个文化的概念移植到另一个文化中;避免自我参照标准(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