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种群生态学研究构架初探(2)
2015-07-22 02:30
导读:在生态学的种群研究中,将种群按照生物界的分类,将种群分为“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微生物种群”三个大类,那么,我们又如何建立我们的品牌分类系
在生态学的种群研究中,将种群按照生物界的分类,将种群分为“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微生物种群”三个大类,那么,我们又如何建立我们的品牌分类系统呢?用什么标准和角度进行分类呢?这同样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根据我们的社会经济统计对于产品的分类来进行分类呢?或者以人的最终消费为标准,将品牌种群分为“消费类品牌种群(居民个人可直接用来消费的产品品牌)、生产资料类品牌种群(生产性企业的生产原材料、辅料等产品品牌)、能源类品牌种群”等三大类。这有待于大家进一步讨论。
二、品牌种群的组织与结构
(一)品牌种群的组成成分。生物种群的组成成分是由同种生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同理,品牌种群的组成成分是否也可以认为是由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同品牌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单个(套)产品组成。因为,在同品牌产品中,一般情况下,只有型号和款式的区别。
(二)品牌种群的关联方式。种内关系包括生物的生活方式(单体型生活方式、家庭式或者家族式亲缘型生活方式、社会性或者非社会性集群型生活方式)、生存关系(种内竞争或者寄生性或非寄生性的互利、利他、中性和偏害共生)。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性或非寄生性的互利、利他、中性和偏害共生关系。
比照品牌学研究,我们发现,品牌种群显然也存在类似的关联方式将品牌产品的个体关联起来形成一定的品牌种群组织与结构。在品牌产品上我们有单体、配套和系列化的产品结构设计与选择问题,这就好比生物的生活方式;品牌产品内部显然有类似的竞争和寄生性或非寄生性的利他、中性现象,如同品牌的“情侣组合、伴侣组合”的单体卖和配套卖实际上就存在竞争关系,再如计算机产品“Intel inside”利他寄生现象。所以我们在品牌种群研究中,就可能存在“品牌种群的生活方式研究”和“品牌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生存关系研究”及其相关问题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品牌种群的生活方式。品牌种群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品牌学研究中的单品牌策略的选择问题,如宝洁公司的洗发
水产品将海飞丝与潘婷分开,主副品牌结构设计问题,如雪铁龙爱利舍和雪铁龙富康,同品牌的伴侣产品设计问题,等等。在品牌生态学中,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学习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并且,举一反三地运用到我们现实品牌经营中来。
2.品牌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的生存关系。在品牌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的生存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竞争、捕食、寄生性或非寄生性的互利、利他、中性和偏害共生的机制、形成条件以及如何拟态化地运用到我们的品牌经营中来。
生态学将其种间竞争概括如下:(1)利用性竞争;(2)干涉型竞争;(3)优先占取竞争;(4)优势生长竞争;(5)
化学竞争;(6)遭遇竞争。这几种不同类型的竞争方式,无疑对于我们的品牌竞争策略的设计会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我们能从中领会到什么,就取决于我们的研究。另外,关于竞争的机制和策略等问题,生态学中的“竞争的不对称性原理、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与竞争释放的概念”都是值得我们化大力气去进行借鉴性地学习、研究和运用的。
3.品牌种群的结构性状。在生态学中,对于种群的结构,用“性比和年龄结构”两个重要性状进行描述,更为重要的是,可用这两个结构性状对种群未来的数量增长进行预测和分析。在未来的品牌生态学的研究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寻找到类似的结构性状指标对品牌种群进行结构性的描述和分析呢?
三、品牌种群的功能与作用
中国大学排名
(一)品牌种群的功能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生态学中关于种群功能与作用的功能群理论。所谓功能群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对于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最简单的划分法是将所有生物分为3个功能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我们将同行业的企业集群作为一个功能群来看待的话,对于一个品牌的研究,我们应该打开视野,将其放在一个区域性的产业结构中去考量,应该考虑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的展开,也就能与产业经济有很好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