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2)
2015-10-02 01:01
导读: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舍得下工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舍得下工夫,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组织引导好案例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
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案例解决营销活动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营销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又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二)精选典型案例
营销案例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上好案例教学课,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精选典型案例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所教营销理论贯穿于案例之中;所选案例情节应精炼,篇幅不宜过长;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案例既要与书中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又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能运用该案例设置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使学生感到可信,看得见,摸得着。总之,案例要少而精,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掌握基本理论,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营销实践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多角度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
场地设置案例教学所用教室的布局需要根据场地大小、形状及学生人数灵活调整。案例教学所用的教室布局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满足所有学生的视听要求,任何位置上的学生都可以听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发言,看到教师的演示。(2)教师可以走到每一个学生的位置前进行对话和指导。(3)每个学生可以很便利地离开座位走到讲台前或其他同学面前与之交流;(4)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可扩大或缩小课堂沟通的半径。
理论准备这是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是案例讨论前的课堂讲授,教师讲授相关的营销理论知识,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策略以及有关专题的研究情况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探讨处理策略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学生分析案例的组织形式学生分析、研讨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分析、讨论的方式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1)个人思考。对营销案例内容较少,相关知识和规律较容易,或学生生活中多见的案例,应以学生独立思考的形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静思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2)小组讨论。有些案例内容复杂,涉及的营销现象、规律和原理容量大,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4~6人为一组),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研讨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3)分组辩论。有些营销案例及其所反映的规律具有开放性特点,甚至结论不唯一,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发表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去伪存真,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4)现场考察或情境模拟。对实践强的营销案例,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准现场情境模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直观情境下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消化提升在全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使用课件进行案例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教师的点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营销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是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要把握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的透彻程度等。总之,如果教师的总结评讲运用得当,会使学生对案例研讨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其参加下一次案例分析研讨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