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战略视角看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
2015-10-13 01:14
导读:比如,对于果菜市场来说,不同城市的居民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象冬瓜市场,南方城市大多喜欢青皮品种,而北方城市则接受粉皮冬瓜;西瓜市场更为复
比如,对于果菜市场来说,不同城市的居民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象冬瓜市场,南方城市大多喜欢青皮品种,而北方城市则接受粉皮冬瓜;西瓜市场更为复杂,有的城市喜欢黑皮品种,有的城市喜欢青皮品种,还有的城市青睐花皮品种;以前我们喜欢西瓜越大越好,现在则趋向于高品质、小型化等。面对这些变化,果菜市场营销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市场进行细分,实行目标市场营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是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部的整合,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与服务更好地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从而获得组织的壮大和利润的实现。
三、竞争战略选择 —— 差异化战略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还很弱。要想取得相对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选择适当的竞争战略。通常来讲,基本的竞争战略有三种: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一点。我国农业长期以来更多的是采取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虽然有效,但容易低水平重复竞争,附加值也低,不能充分体现产品价值,经济效益差。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地理、气候差异大,这种差异自然的战略选择就是差异化。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如玉米、小麦等),各具优势。针对各种用途而生产的农产品,经合理调配拥有广阔的市场。比如不同品种的柑桔,有专门用来榨果汁的,有专门供应水果市场的;不同的玉米品种,有的只能作饲料,有的则可以提取生物保健品。因此,有了品种的调配,相对分流了一般品种,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缓解了单一品种产量过高的压力。除了做好品种调配外,农产品加工业也要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应产业政策鼓励农民改良品种,同时给予相应信贷政策,支持有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
四、发展战略选择 —— 一体化战略
所谓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就是农业产业链向上游、下游发展或与同一层次相关产业联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过去,我国农业各产品、各地区基本上都是单独发展,难以形成集群优势,形不成气候,在市场上也就没有更大的竞争力。一体化发展可以把一个产品发展为一个产业,从而提高产品乃至行业的附加值。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将积极实施“加工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厨房经济”、“餐桌经济”,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漯河市发挥畜产品加工能力强、
养殖业基础好的优势,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双汇产业化工程”。以双汇集团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从名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加工、畜禽饲料生产等方面,带动全市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目前,全市辖区内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200多个,其中,中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28个,年加工肉类制品110万吨、乳制品7.7万吨、皮革60多万平方米;年屠宰加工生猪能力达到700多万头;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高速、高效发展,双汇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汇通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催生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全市肉类制品行业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产品”3个。26万养殖场/户从事畜牧业生产,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占农民现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五、品牌战略选择 —— 名牌战略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例如,河南省就特别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在中国,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此外,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来自河南。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42个“2005—2006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河南夺得5席(双汇、永达、大用、汇通、志元),成为拥有该品牌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正逐渐成为肉食品名牌的聚居地。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