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零售业促销问题探析(2)
2015-10-24 01:10
导读:2 中小城市零售业促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1)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的本质是逐利性。在逐利的驱使下,使竞争的过程和结果原
2 中小城市零售业促销存在问题的原因
(1)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而竞争的本质是逐利性。在逐利的驱使下,使竞争的过程和结果原离合理、正常的轨道。在零售业促销中,如何促成交易、吸引消费人群是获得利益的前提。由于不同的零售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同,有些零售商可能产生投机心理,从事不正当促销活动。
(2)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零售业促销的规制,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中,但相关规定大多是原则性规定,操作性差,对促销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规制;而专门针对零售业促销的法规是五部委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由于层级不高,职能监管部门过多,违规处罚细则不明、规范条款过粗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困难另外;近几年尽管出台了一些零星地方法规,但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由于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也为零售商进行不正当促销提供了可乘之机。
(3)市场管理不善。关于零售业促销的市场
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众多,导致在实施监管中出现“多头监管、头头难管”的局面。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相互插手,利益均沾;遇到棘手的事,则相互推诿,都不负责,导致一些企业的不良营销活动得不到及时治理;部分管理人员
政治思想及业务素质不高,执法不严,营私舞弊等,助长了不良促销行为的扩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零售业人员素质不高。零售业对营销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求有丰富的社会、历史、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现阶段,在中小城市零售业中(尤其是便利店),员工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店长一级达到大专以上水平的也特别少。零售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还是惯用以前老的经营方式。认为营销就是把已有的产品“推”、“销”出去,因此不惜采取违背法律及道德规范的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5)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方面消费者缺乏必要的商品及营销方面的知识,对企业不良促销行为缺乏鉴别力。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纠纷救济机制尚不健全,加上消费者自身缺乏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面对损害自身利益的营销行为,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一般很少与商家真较劲。既不投诉,又不诉诸舆论,更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利益。 3 规制中小城市零售业促销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级上,尽快从法规上升到法律,将关于促销的零星地方法规整合,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对零售业促销进行全面的界定;完善配套体系,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增强市场监管的操作性;加大对不正当促销的惩戒力度;完善促销引发的纠纷的救济机制。
(2)强化市场监管的力度。在中小城市建立市场管理协查委员会,由工商、物价、税务等政府各相关部门抽派人员促成;建立大型促销申报备案制度,以便随时掌握并跟踪经营者的促销情况;建立长期而有效的常规检查制度,及时纠正、惩罚商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细则、条例的促销行为。
(3)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行业协会作为经营者的自治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通过行业协会采取诸如进行定期
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零售业人员的素质;在法治的框架内,引导和规范零售企业依法开展促销活动,弘扬良好诚信的经营道德,增强公平竞争意识;在政府与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4)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力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消费、促销及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进行消费教育,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并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促销行为进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