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连锁零售企业的转型(3)
2015-11-14 02:04
导读: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为鼓励连锁零售业在新农村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措施。如浙江省义乌市规定,从2005年起,凡市内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集镇每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为鼓励连锁零售业在新农村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措施。如浙江省义乌市规定,从2005年起,凡市内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集镇每新设一个符合要求的连锁超市门店,财政给予5万元补助;新设立一个连锁便利店给予3万元补助。此外,在用电方面还提供优惠政策,对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附属的大型冷冻、冷藏设备,经电业部门确认后,按其用电设备单独计量,执行同业电价,而且还安排一定的仓储用地指标。对年度销售额6000万元以上、纳税额200万元以上、总部注册在义乌的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可安排一万平方米以内的仓储用地指标,地价按照工业用地标准进行出让;北京3年共安排4300万元资金,对每个乡级店补贴3万元,每个村级店补贴1.5万元;天津对农家店每平方米补贴100元,每个配送中心补贴20万元;广西对每个农家店补贴1200元;湖南安排1000万元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山东、浙江、安徽等省的地方政府将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指标;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河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政府,还出台了土地出让金、农家店税费优惠等很实际的政策。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各地政府的鼓励措施,给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现实机遇。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意愿逐渐增强。中央采取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农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如果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按照5%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期末将达到4154元,由此产生的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约2.2万亿元,加上农民对生资需求,支出总量将超过3万亿元。据商务部和
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1万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想要购买冰箱、电脑、洗衣机、摩托车、空调、手机的农民比例在20%以上。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钱的消费支出,将对国民经济新增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家电普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农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的不断提升,使得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巨大的、现实意义上的市场,潜力巨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农村消费安全已成为重要问题,城市零售企业下乡是构建农村“绿色商业”的迫切需要。2004年安徽阜阳出现劣质奶粉事件,查获的55种不合格奶粉主要在农村销售。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导致农民种粮绝收的情况也屡见报道,仅2004年有关部门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就达22亿元。另据商务部调查,高达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广大农民买真货的愿望非常强烈,对现代流通方式下乡进村热切期待。在农村发展现代连锁可以堵死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的渠道,从而构建农村绿色商业网络。
不断升级的农村消费趋势和落后的消费环境呼唤现代连锁零售企业。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升级,人们更加注重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优良的服务、优质的商品和低廉的价格,但农村商业“黑屋子、土台子、劣商品”的消费环境已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城市零售商采用连锁化经营,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借助总部强大的采购、管理、品牌、服务等优势,提高农村商业的现代化水平,改善消费环境,顺应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求美的发展趋势。
供销社特有的经营网络为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几十年努力开拓,供销社原有网点已遍布乡村每个角落。目前供销合作社有2.2万个基层社、1.4万个专业合作社、11.3万个综合服务社、240万职工。城市零售企业在农村发展连锁店,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已有的商业网络和人才基础,迅速实现连锁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较少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可以为农村连锁店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发展农村连锁无论在店址选择还是内部装潢上要求均较低,可以大大降低资产投入。开架销售、电子化管理和各门店之间统一采购,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支出、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压低商品进价,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