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究(2)
2015-11-17 01:47
导读:(3)课堂设计。一要认真钻研案例,明确教学重点;二要与有经验的案例教师切磋交流或观摩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三要设计好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写
(3)课堂设计。一要认真钻研案例,明确教学重点;二要与有经验的案例教师切磋交流或观摩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三要设计好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写好导语和教师自己的案例分析文稿,必要时可让学生参与。
(4)学员分组,建立评委会。为有利于案例分析讨论的全面展开,可以让彼此兴趣爱好相投、性格特点相似的同学自由组队,使讨论气氛融洽,发言无拘无束。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下,也可以由学习委员协助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搭配,指定分组,使各组实力均衡,以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
(5)指导学生阅读案例。案例教学建立在学生自我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列出与案例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参考文献,找出案例中的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拟出思考题,打印材料,提前下发,指导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案例,主动查阅有关资料,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初步解决方案,以备在小组发言、讨论。
2、组织课堂讨论与分析
(1)课题导入。这是教师与全体同学的第一轮交流互动。可在简要回顾与案例有关的概念、原理、方法后,扼要说明案例教学的目的、要求,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讨论的基本程序、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用简短的导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快进入自行组织案例学习与讨论状态。要注意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动力。
(2)分组讨论。这是建立在个人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团队学习方式,是案例教学实施全班讨论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成员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所作的分析,供小组评议,接受其他同学的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组长汇总后形成小组分析报告,并代表小组在课堂讨论中发言。讨论时教师应在全场巡视,了解各组讨论进展情况,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和开启他们的思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课堂讨论、集体交流。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和精髓。首先由各组组长演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相应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或途径。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发言,适当做笔记。演说完毕后由小组成员简要补充便进入第二个环节--互相提问和答辩:同学自由提问,主动、大胆提出不同观点,组长或组员做出答辩。该答辩能够引发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和激烈辩论,将讨论推向高潮。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做出精彩点评,表明期望目标。学生离题或是出现“无休”的争论时,以提问、暗示或是其他方式引导教学方向,把握讨论主题,控制好时间;如果学生因缺乏信息而导致讨论难以深入进行,需借助多媒体或Internet及时提供补充背景资料和相关链接知识。
黑板的作用不可小视,各组的观点、论据、参与人数都可以直观地记录在黑板上,受这种强烈刺激,更多的同学会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发言争先恐后,个人、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4)案例分析小结。学生评委点评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提炼同学的主要观点,评议他们的论据是否可靠,推理是否符合逻辑,并呈现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供同学们学习、参考。教师应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透彻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得出结论适当,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支持,以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最后,根据评定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80%的时间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和全体学生辩论,教师的导语和结束语应控制在课时的20%以内。
3、课后反思与交流
课堂案例讨论虽已结束,但师生往往意犹未尽,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后反思与交流必不可少。主要有召开组长会议,了解学生有什么心得体会和要求、意见和建议;反思课堂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努力创造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