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2)
2015-12-23 01:41
导读:笔者自1987年编著的《市场营销学》教材(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和修订),已经连续四个版本,每一修订版本都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形势
笔者自1987年编著的《市场营销学》教材(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和修订),已经连续四个版本,每一修订版本都根据当时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增补了内容。由于敢于突破原有的观点,把新的理论内容尝试着写进了教材,受到广大读者和学习者的好评,不仅如此,也得到工商企业单位的推崇,累计发行十万余册,成为不少企业印发
培训内部员工学习材料的“母本”。
3.对有争议的理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创新性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有些则相反,混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辨别是非的视线,将普通百姓引入歧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来自各方面的倾向,既坚持了“百家争鸣”的方针,“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的原则,把有争议的营销理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例如,市场营销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在教材中至今没有找到答案。国外学者对该问题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思考:以参与市场营销的营销者、服务对象和竞争者作为逻辑起点,从产品的销售服务和对象的接受为目的去寻找答案,给出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问题,是“营销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对二者关系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对产品销售和对象需求的解决。
因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服务对象是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在营销理论课上需要展开讨论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如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质疑“顾客中心”的各种观点:有的认为强调“顾客至上”会诱发顾客的无理要求,使顾客追求私利;有的认为“以顾客为中心”,会使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错位;有的认为“以顾客为中心”只会使产品生产公司妥协,为个别顾客生产产品和服务;等等。课堂上,教师将持有上述观点的文章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组织他们讨论。通过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加强了对产品生产和供求关系的情况的分析及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市场营销理论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和掌握,成效斐然。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形成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与市场营销有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儒家文化、孙子兵法和货殖列传。儒家文化提供了思考市场问题的价值观点,如诚信营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孙子兵法提供了市场竞争的战略策略,如在市场竞争中未战先算、知彼知己、随机应变、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等:货殖列传提供了研究市场问题的思想方法,如经营品种的辩证法:“早则资舟,水则资车”;价格升降的辩证法:“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购销价格的辩证法:“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利润高低的辩证法:“贪贾三之,廉贾五之”等等。研究儒家文化、孙子兵法和货殖列传,比较其中的思想观点和优势,让这些经典的内容进课堂,让学生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加以传承、运用、发扬光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市场营销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把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中与市场营销理论相关的思想、理论结合起来,讲市场营销理念时把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介绍给学生,要求在借鉴传统的“儒商”文化时,在营销管理中能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在市场竞争战略中把握了《孙子兵法》中的“未战先算”、“知彼知己”、“随机应变”、“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的方法,用于市场认识“商场如战场”;要挖掘自己的智慧、发挥才能,需要借鉴历史,会用策略,才能提高市场运作水平。运用货殖列传的辩证法思想制定营销战略,可以正确处理商场上“生物链”的各种关系,以实现商场上的利益目标。
可以说,我们的市场营销课程,兼容中国历史、文化、
哲学、商学为一体,“包罗万象”,形成了山东大学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特色。